《次韵李参政李提刑见和雁湖观梅》

时间: 2025-01-01 13:32:55

春事何须羯鼓催,好春全看未花时。

雨余庭院湖光湿,人倚阑干夕暝迟。

正会意时俄起起,到忘言处谩期期。

雁湖饮散人归后,曾问梅花复几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事何须羯鼓催,好春全看未花时。
雨余庭院湖光湿,人倚阑干夕暝迟。
正会意时俄起起,到忘言处谩期期。
雁湖饮散人归后,曾问梅花复几枝。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事情何必用羯鼓来催促呢?真正的好春光是要在花还未盛开时才能看见。
雨后庭院里,湖水的光影湿润而美丽,人在栏杆旁依靠着,黄昏时分显得格外迟缓。
正当心意相通的时候,突然起身,竟然忘了说话,随意地等待着。
在雁湖边饮酒散去的人们归后,我曾问梅花还有几枝?

注释:

字词注释:

  • 羯鼓:古代一种乐器,用于催促或引导气氛的音乐。
  • 好春:指美好的春天。
  • 庭院:屋外的院子,通常种有花草树木。
  • 阑干:栏杆。
  • 夕暝:黄昏,天黑时。
  • 会意:心灵相通,默契理解。
  • 谩期:随意等待。
  • 雁湖:指诗人所处的地方,可能是一片湖泊。

典故解析:
“羯鼓催春”暗示着春天的到来,古代乐器常用于节庆和庆典,代表了春天的生机。梅花在古代诗词中常象征着坚韧和高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了翁,字子贞,号白云,宋代诗人。魏了翁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春天,诗人身处梅花盛开的时节,借助梅花及春天的意象,抒发自己的情感与对自然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天的气息为背景,描绘了一个美丽、宁静的湖畔景象。开篇便以“春事何须羯鼓催”引出,显露出诗人对春天的细腻观察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诗人认为,真正的美好在于花朵尚未绽放的那一刻,象征着一种期待与希望的情感。

接着,诗人描绘了雨后庭院的景象,湖光湿润,给人一种清新舒畅的感觉。“人倚阑干夕暝迟”,描绘出一种悠闲自在的状态,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诗人在此体现了对生活的细腻感悟,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闲适心境。

最后两句“雁湖饮散人归后,曾问梅花复几枝”则将诗歌推向高潮,表现出对梅花的思念与向往。在人散酒阑、黄昏渐近的时刻,诗人不仅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也表现了对梅花的情感寄托。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生活的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事何须羯鼓催:春天的活动何必用鼓声来催促,暗示着春天的美好自会到来。
  • 好春全看未花时:真正的春天美在花未开放,暗含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期待。
  • 雨余庭院湖光湿:雨后庭院里,湖水的光泽显得格外湿润,展现出春雨后的清新。
  • 人倚阑干夕暝迟:人倚在栏杆上,黄昏时分显得悠然自得,体现出一种宁静的心境。
  • 正会意时俄起起:正当心意相通之时,突然起身,表达出对瞬间美好的珍惜。
  • 到忘言处谩期期:在那种忘却言语的状态下,随意等待,强调了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
  • 雁湖饮散人归后:当饮酒的人散去后,夜幕降临,环境显得更加静谧。
  • 曾问梅花复几枝:最后提问梅花的枝数,表达出对梅花的思念和对春天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将春天比喻为一种值得期待的美好事物。
  • 拟人:通过“人倚阑干”描绘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 对仗:如“雨余庭院”与“湖光湿”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事:象征新生与希望。
  • 羯鼓:象征催促与节庆。
  • 梅花:象征坚韧与清高。
  • 湖光:象征自然的美丽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羯鼓”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种花
    C. 一种酒
    D. 一种舞蹈

  2. 诗人认为真正的“好春”是什么时候?
    A. 花开时
    B. 雨后时
    C. 还未花时
    D. 黄昏时

  3. “人倚阑干夕暝迟”中,诗人表现了什么样的心境?
    A. 着急
    B. 悠闲
    C. 忧伤
    D. 兴奋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鸟鸣涧》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对比魏了翁的这首诗与王维的《鸟鸣涧》,两者均描绘了自然景象,但魏了翁更注重春天的细腻与期待,而王维则通过鸟鸣表现出一种宁静的生活态度,二者在情感的表达上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魏了翁诗选》
  •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