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璧州刘使君》

时间: 2025-01-17 09:35:00

王府登朝后,巴乡典郡新。

江分入峡路,山见采鞭人。

旧业孤城梦,生祠几处身。

知君素清俭,料得却来贫。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璧州刘使君
作者: 朱庆馀 〔唐代〕

王府登朝后,巴乡典郡新。
江分入峡路,山见采鞭人。
旧业孤城梦,生祠几处身。
知君素清俭,料得却来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在王府刚刚上朝之后,巴乡的管理工作已经由新任官员接手。江水分流入峡谷,山中可见驱赶牲畜的人。过去的事业如同孤独的城池般只存在于梦中,生于何处的祠堂又有几座呢?我知道你一向清白俭朴,想必回到这里后生活会变得贫困。

注释

  • 王府:指的是朝廷的官府,诗中表示官员上朝的场景。
  • 巴乡:指巴地,现今四川省一带,在唐代属于荆州管辖。
  • 典郡:指掌管郡县的官员。
  • 江分入峡路:江水在峡谷中分流进入。
  • 采鞭人:指在山中放牧的人,形象生动。
  • 旧业:指过去的事业或成就。
  • 孤城梦:孤独的城池象征着过去的遗憾或未能实现的理想。
  • 生祠:指为人立的祠堂,表示对逝者的纪念。
  • 知君素清俭:我知道你一向过着清贫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庆馀(约777年-约835年),字子贞,唐代诗人,晚唐时期的重要诗人之一。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田园,情感细腻,常常以个人的经历和感受为基础,融入自然景色,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代,背景是诗人送别刘使君,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切关怀与祝福。刘使君即将赴任,诗人以诗歌寄托对他的期望与祝福,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清贫生活的同情。

诗歌鉴赏

《送璧州刘使君》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刘使君的关心与祝福。诗的开头“王府登朝后,巴乡典郡新”交代了时空背景,呈现出一种新任官员即将开始新生活的气象。接下来的“江分入峡路,山见采鞭人”,描绘了巴乡的自然风光,既有山水之美,也暗含着对刘使君未来生活的寄托。

“旧业孤城梦”一句,诗人用孤城来比喻过去的事业,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以及理想的破灭,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而“知君素清俭,料得却来贫”则是诗人对刘使君生活状况的真实反映,既关心又感慨,彰显了深厚的友情。

整首诗结构紧凑,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也有对人生理想的深思。朱庆馀通过这些手法,成功地将送别的情感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使读者在感受到诗人情感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中描绘的山水之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王府登朝后:描述了官员上朝后的情景,暗示刘使君即将离开。
  2. 巴乡典郡新:表明刘使君将赴新任职务,充满期待。
  3. 江分入峡路:描绘了江水在峡谷中流动的景象,带有动感。
  4. 山见采鞭人:描绘了在山中忙碌的牧人,体现出乡村的生活气息。
  5. 旧业孤城梦:表达对过去事业的怀念与惋惜。
  6. 生祠几处身:提到为人立祠的情况,暗示人生的短暂与追忆。
  7. 知君素清俭:对友人清贫生活的理解与认同。
  8. 料得却来贫:预见刘使君回到故乡后,生活将会更加贫困。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旧业”比作“孤城”,生动形象地传达了失落感。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保持了对仗的韵律美,使诗句更有音乐感。
  • 意象:江水、峡路、山人等意象相互交织,构成了诗中丰富的自然画面。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友人的关爱与祝福,同时也蕴含了对生活贫困的深思。通过描写自然风光与生活境遇,朱庆馀传达了人们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感受,体现了深厚的友情与对人生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王府:权力与地位的象征。
  • 巴乡:故乡的情感寄托。
  • 江水:流动与变化,象征人生的无常。
  • 山见采鞭人:生活的真实与自然的和谐。
  • 孤城梦:理想的破灭与对过去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巴乡”是指哪个地方?

    • A. 四川
    • B. 广东
    • C. 湖南
    • D. 江苏
  2. 填空题:诗人的好友刘使君即将赴任,诗中的“江分入峡路”描绘了_____的景象。

  3.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对友人清贫生活的同情。(对/错)

答案

  1. A. 四川
  2. 山水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别》:王维,描绘送别场景,情感真挚。
  • 《早发白帝城》:李白,展现自然的壮丽与人生的短暂。

诗词对比

  • 《送别》 vs 《送璧州刘使君》:两首诗均表达了友情与送别的主题,但《送别》更注重情感的激荡,而《送璧州刘使君》则在细腻的自然描写中渗透着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