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李康文》

时间: 2025-01-06 12:37:09

才甫经年断来往,逢君车马慰秋思。

幽兰被迳闻风早,薄雾乘空见月迟。

每接雍容端自喜,交无早晚在相知。

深慙借问谈经地,敢屈康成入绛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答李康文
—— 黄庭坚

才甫经年断来往,
逢君车马慰秋思。
幽兰被迳闻风早,
薄雾乘空见月迟。
每接雍容端自喜,
交无早晚在相知。
深慙借问谈经地,
敢屈康成入绛帏。

白话文翻译:

刚刚一年多没来往,
遇见你车马相迎,慰藉了我的秋思。
幽兰在小道旁被风吹拂,早早就闻到了香气,
薄雾在空中缭绕,月光显得有些迟缓。
每次见面,你总是风度翩翩让我高兴,
交情不分早晚,都是相知之人。
我深感惭愧,借问谈经之地,
怎敢让康成(即王安石)屈尊入我小屋?

注释:

字词注释:

  • 才甫:刚刚,刚才。
  • 经年:一年多。
  • 慰秋思:安慰秋天的思念。
  • 幽兰:形容兰花的幽静。
  • 被迳:小路旁。
  • 薄雾:轻薄的雾气。
  • 雍容:形容人的态度沉稳大方。
  • 深慙:深感惭愧。
  • 康成:指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典故解析:

  • 康成:诗中提到的王安石,以其才华被称为“康成”,常被视为理想的文人形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涧溪,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是苏轼的好友,以诗词、书法、散文见长,尤其在诗词方面,继承了古典,独树一帜。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黄庭坚早年与李康文交往不久之时,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及相聚的喜悦,体现了北宋士人之间的友谊与文化交流的情感。

诗歌鉴赏:

《答李康文》是一首表达友情和思念的诗,展现了黄庭坚对朋友李康文的深厚情谊。诗开篇以“才甫经年断来往”引入,表明彼此交往虽短,却已感受到思念的滋味;接着“逢君车马慰秋思”更是将这种思念转化为具体的情感,车马相迎不仅是物质的接触,更是精神的慰藉。诗中以幽兰、薄雾等自然意象描绘出一种清幽的氛围,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似乎通过大自然的美好来寄托对友人的思念。

“每接雍容端自喜”则体现了对朋友优雅风度的赞美,强调友谊的珍贵与欣喜。同时,诗的后半部分以“深慙借问谈经地”自谦,显示出黄庭坚对学问的重视和对自我的谦逊,令人感受到他作为一个文人的深邃与严谨。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友谊的珍视,也有对自我学识的反思,展现出诗人复杂而细腻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才甫经年断来往:刚刚一年多没有联系。
  • 逢君车马慰秋思:见到你,车马相迎,抚慰了我心中的秋思。
  • 幽兰被迳闻风早:小路旁的幽兰,早早被风吹拂,散发出香气。
  • 薄雾乘空见月迟:薄雾在空中漂浮,月光显得有些迟缓。
  • 每接雍容端自喜:每次见面,你总是仪态端庄,让我感到高兴。
  • 交无早晚在相知:无论早晚,交情在于彼此的了解。
  • 深慙借问谈经地:深感惭愧,借问谈论经书的地方。
  • 敢屈康成入绛帏:怎敢让王安石屈尊于我的小屋?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友谊比作幽兰的香气,生动形象。
  • 对仗:如“幽兰被迳”和“薄雾乘空”,增添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薄雾和月光的描写,使自然景物具有人情味。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与朋友的相聚与思念,反映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自我学识的谦逊,展现了北宋士人之间的情谊与文化交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幽兰:象征着高洁和友谊。
  • 薄雾:代表着朦胧和思念。
  • 车马:象征着朋友之间的相聚和关怀。
  • :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孤独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康成”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 A. 李白
    • B. 王安石
    • C. 杜甫
  2. 诗中“幽兰被迳闻风早”中的“被迳”指的是?

    • A. 一条大路
    • B. 小路旁
    • C. 一片树林
  3.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

    • A. 友情与思念
    • B. 自然风光
    • C. 爱情故事

答案:

  1. B. 王安石
  2. B. 小路旁
  3. A. 友情与思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诗词对比:

  • 比较黄庭坚的《答李康文》和苏轼的《水调歌头》,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珍视,但黄庭坚更注重内心情感的细腻描写,而苏轼则以豪放和豁达的风格著称。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黄庭坚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