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 其二 初夏,再叠前韵》
时间: 2025-01-14 16:17:2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细柳黄金蹙。荔墙阴薰风暗度,小窗纱目。砚匣凝尘湘管燥,春蚓斜行断续。问谁解养鸡如木。学道懒将除目看,鹤头书忘了词科录。秋水注,再三读。如人意是屏风曲。好园林青梅结子,满庭新绿。狮子糖兼菱角粽,办与娇儿止哭。更双燕伴人幽独。住亦欣然归亦好,万荷花香满东溪屋。还留看,辋川竹。
白话文翻译:
细细的柳枝在阳光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荔枝墙边,阴影中微风轻拂,小窗子的纱窗透出细微的光线。砚台上积着尘土,湘管也因为缺水而干燥,春天的蚯蚓在泥土里断断续续地爬动。问谁能像木头一样养鸡?学道的人懒得去看书,连鹤头上的笔也忘了写词科的记录。秋水渐渐流淌,再次阅读。就像是人们心意的屏风曲。美丽的园林里青梅已经结子,满庭的新绿显得生机勃勃。狮子糖和菱角粽,准备给可爱的孩子止哭。更有双燕陪伴着人们的幽静。无论是住在这里还是归去,都是欣然的,万荷花香满溢东溪的小屋。还留意,辋川的竹子。
注释:
- 细柳:细长的柳树,象征柔美。
- 荔墙:荔枝树墙,暗示夏日景象。
- 湘管:一种传统乐器,常用来演奏。
- 春蚓:春天的蚯蚓,象征自然活力。
- 鹤头:书法笔的形状,表示书写。
- 屏风曲:古代屏风上常有的曲调,表示隐秘和优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樊增祥,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其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与人情世态,常带有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初夏,正值万物复苏,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金缕曲 其二》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初夏的美景与人们的生活状态。诗中通过细柳、荔墙、窗纱等意象,展现了夏日的宁静与清新。特别是“问谁解养鸡如木”,通过这一句引入哲思,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见解。接着诗人描绘了书房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在学习上的懈怠与无奈,这种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描写青梅、狮子糖、双燕等元素,展现了生活的甜美与温馨,构建了一幅和谐的家庭画面。最后,诗人表达了对生活的满足与归属感,体现出一种淡雅的生活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细柳黄金蹙:描绘柳树的细枝在阳光下闪烁,传达出一种生动的自然景象。
- 荔墙阴薰风暗度,小窗纱目:描绘夏日微风拂过荔枝树的阴影,窗纱透出微光,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 砚匣凝尘湘管燥:书房的静谧,表明诗人久未书写,心境的沉寂。
- 问谁解养鸡如木:引出哲理思考,反映对生活的困惑与无奈。
- 学道懒将除目看:表现出诗人对学习的懈怠。
- 秋水注,再三读:象征诗人对外界的观察与反思。
- 如人意是屏风曲: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 好园林青梅结子,满庭新绿:描绘生机勃勃的夏日景象。
- 狮子糖兼菱角粽:生活美好,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 更双燕伴人幽独:表达诗人对孤独的思考与对陪伴的渴望。
- 住亦欣然归亦好:对生活状态的满足。
- 万荷花香满东溪屋:展现生活的美好与富饶。
- 还留看,辋川竹:留恋自然,表现对生活的热爱。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细柳黄金蹙”,将柳枝的色泽比作黄金,增加了美感。
- 对仗:如“住亦欣然归亦好”,对称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思考,反映了他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细柳:象征柔美与生命力。
- 荔墙:代表夏日的丰盈与温暖。
- 青梅:象征初夏的生机。
- 狮子糖、菱角粽:代表生活的甜美与家庭的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细柳”象征什么? A. 生命力
B. 悲伤
C. 贫穷
答案: A -
诗人对学习的态度是怎样的? A. 勤奋
B. 懈怠
C. 迷惘
答案: B -
诗中提到的“秋水”在这里有什么象征意义? A. 清澈
B. 思考与反思
C. 悲伤
答案: B -
诗中的“狮子糖”代表了什么? A. 童年欢乐
B. 生活的烦恼
C. 自然的美好
答案: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表现出对生活的感悟,但更加强调个人的孤独与思乡情。
- 《春望》:体现了对国家的忧虑与思考,情感更为沉重。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