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
时间: 2025-01-06 02:18:0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金缕曲
作者: 吴藻 〔清代〕
一角青山侧。是何年仙人楼阁,幽人泉石。见说莺骖飞去久,高隐又成遗迹。闲却了半湖春色。断碣残阳迷故址,短长条杨柳烟如织。谁问到,几时碧。清门雅望今犹昔。拓轩窗西泠桥畔,招来游屐。日日置身图画里,不放酒樽吟笔。看翠挹峰南峰北。笑指梅花林处士,喜旧时明月君能识。试吹起,一枝笛。
白话文翻译
在一角青山旁,有多少年前,仙人所筑的楼阁和幽静的泉石。听说黄莺早已飞走,隐士的踪迹也变成了遗迹。春色在半湖上悠闲淡然,断壁残阳将旧址迷惑,长短不一的杨柳在烟雾中如织。谁来询问,何时会再见那片碧水? 清雅的门庭与往昔依旧如故。打开窗户,靠在西泠桥畔,招来游人走过。每天身处画卷中,不再放置酒樽与吟笔。看那翠绿的峰峦南北相接,笑着指向梅花林中的隐士,喜悦于旧时的明月你能认得。试着吹起一支笛子。
注释
- 青山:指代自然山水,常用以象征宁静与隐逸。
- 仙人楼阁:描绘了一个理想化的隐居环境,象征着高洁的追求。
- 莺骖:指黄莺,寓意春天的生机与离去。
- 遗迹:隐士的存在已成往事,表达对逝去的怀念。
- 碣:指石碑或石块,象征着历史的沉淀。
- 西泠桥:具体地点,常作为文人雅集之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藻,清代诗人,生于今江苏,精通诗文,尤以词作著称。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风格清新脱俗,常融入个人情感与生活体验。
创作背景
《金缕曲》创作于吴藻隐逸生活中,反映了他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对人生境遇的思考。该诗时值清代,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借景抒怀,渴望宁静与理想的生活。
诗歌鉴赏
《金缕曲》是一首典型的清代山水田园诗,诗中通过描绘青山、楼阁、泉石等自然景观,展现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开篇“青山侧”设定了自然的背景,随后以“仙人楼阁”引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情怀。
诗中多次提及春色、莺骖、梅花等自然意象,营造出一种生机盎然的氛围,与“遗迹”、“断碣”等意象形成对比,表现出对失去的怀念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作品的情感深度,也让读者感受到生命的无常与自然的永恒。
“日日置身图画里,不放酒樽吟笔”一句,表达了诗人沉浸于自然与艺术之中,不愿被世俗的纷扰打扰,体现了一种追求宁静淡泊的生活态度。最后以“试吹起,一枝笛”结束,既呼应了前文的情感,也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想空间,仿佛听到了那悠远的笛声,带有一种淡淡的惆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角青山侧:引入自然背景,暗示宁静的环境。
- 是何年仙人楼阁,幽人泉石:追溯历史,表现对理想隐居生活的向往。
- 见说莺骖飞去久,高隐又成遗迹:暗示时间的流逝,隐士的踪迹已成往事。
- 闲却了半湖春色:春天的美景,诗人却感到闲适与淡然。
- 断碣残阳迷故址:历史的痕迹与时间的流逝交织在一起。
- 短长条杨柳烟如织:描绘柳树的柔美,增添了春天的气息。
- 谁问到,几时碧:表达对美好时光的追思与渴望。
- 清门雅望今犹昔:清雅的环境与理想依旧存在。
- 拓轩窗西泠桥畔:具体描绘了生活的场景,表现出诗人的闲适。
- 日日置身图画里,不放酒樽吟笔:表现诗人沉浸于艺术与自然之间的愉悦。
- 看翠挹峰南峰北: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观,展现诗人的视野。
- 笑指梅花林处士,喜旧时明月君能识:回忆旧时的友谊与美好时光。
- 试吹起,一枝笛:以音乐作为结尾,寓意心灵的自由与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春色”、“遗迹”等,赋予自然与时间以情感。
- 拟人:如“杨柳烟如织”,生动地描绘自然景观。
- 对仗:诗句中有较强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艺术效果。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隐逸生活的向往,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自然与艺术的热爱,展现出一种清新脱俗、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山:象征自然的宁静与高远。
- 楼阁:理想中的隐居环境。
- 莺骖:春天的象征,表现生机与活力。
- 梅花:象征高洁与坚韧。
- 明月: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象征美好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仙人楼阁”象征什么? A. 现实生活
B. 理想的隐居生活
C. 喧嚣的城市 -
诗中“日日置身图画里,不放酒樽吟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A. 忙碌于世俗
B. 沉醉于自然与艺术
C. 忧伤与失落 -
诗的最后一句“试吹起,一枝笛”有何寓意? A. 结束生活
B. 心灵的自由与宁静
C. 追逐名利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送友人》 李白
- 《山中杂诗》 王维
诗词对比
比较《金缕曲》与王维的《山中杂诗》:
- 主题:两首诗均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但《金缕曲》更侧重于隐逸生活的追求,而《山中杂诗》则更注重表现山中的宁静与自然之美。
- 风格:吴藻的语言清新流畅,意象丰富;王维则以简练的笔触,透出深邃的意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
- 《吴藻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