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风骚宿将勇于行,白日堂堂整旆旌。
再鼓未甘衰战气,千毫犹可奉诗情。
忘机始验朋欢浃,受恶方知酒令明。
了得本来常寂灭,一尘何足累无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志同道合朋友的深厚情谊,以及对人生的豁达态度。诗中提到的“宿将”象征着历经风雨的老将,面对白天的阳光,旗帜整齐高扬,气氛热烈。虽然战斗的热情未曾减退,仍然可以用诗歌来表达情感。朋友之间的欢聚,真正体会到的乐趣,只有在经历了恶劣的环境后,才能更深刻地理解酒令的趣味。最后,作者领悟到生命的本质是常常处于寂灭状态,世俗琐事根本不值得去挂怀。
注释:
字词注释:
- 风骚:指风流韵事,形容才子佳人的气质。
- 宿将:指久经战阵的老将。
- 整旆旌:整齐的旗帜,形容气势磅礴。
- 未甘:尚未愿意,表示不甘心。
- 千毫:千种诗情,形容丰富的情感。
- 忘机:忘却心机,指无所顾忌。
- 欢浃:欢聚畅饮,形容欢乐的气氛。
- 了得:了悟,明白。
- 常寂灭:常处于寂灭状态,是佛教用语,指心灵的平静。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宿将”象征了经历丰富的人,代表一种老练和智慧。在古代文人中,酒常常是交流情感的媒介,而“酒令”则是指饮酒时的游戏和规矩,只有在真正的朋友之间才能愉快地进行。诗中反复强调的“寂灭”,与佛教哲学相关,表明对生活本质的理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维(约1072—1134),字子肃,号盂山,北宋末年诗人,历任多地官职,后因政治原因被贬。其诗风格沉稳,常以豪放之气和深刻的哲理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写作于诗人的晚年,正值北宋动荡不安之际。诗人在经历了许多人生的浮沉后,对生命与友谊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宿将”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经历了世事沧桑、依然保持热情的人的钦佩。诗人在白天的阳光下,感受到了一种蓬勃的生命力,旗帜在风中高高飘扬,象征着不屈的精神。接着,诗人转而思考,与朋友的欢聚是多么珍贵,尤其是在经历了种种苦难后,才更能体会酒中情趣。这里的“酒令”不仅仅是饮酒的规矩,更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体现。最后,诗人通过“常寂灭”的哲思,表达了对生命状态的理解,认为细小的尘事并不值得去纠结,反而应该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在。整首诗情感真挚,哲理深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体悟,同时也反映了对友谊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风骚宿将勇于行:描述老将军的风采与豪情,象征历经沧桑的坚韧。
- 白日堂堂整旆旌:白天的阳光下,旗帜高扬,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再鼓未甘衰战气:虽然年纪渐长,斗志仍然不减,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
- 千毫犹可奉诗情:即便是战斗的疲惫,依然可以用诗歌来表达情感。
- 忘机始验朋欢浃:在朋友欢聚之时,忘却了心机,尽情享受。
- 受恶方知酒令明:经历过苦难,才能真正理解酒的趣味。
- 了得本来常寂灭:领悟到生命的本质是宁静与消散。
- 一尘何足累无生:微不足道的琐事,根本不值得去牵挂。
修辞手法:
- 对仗:上下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宿将”比喻经历丰富的人,突出人生态度。
- 排比:通过排比的方式增强情感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人生的深刻意义,强调珍视友谊与内心的宁静,表达人生的豁达与释然。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宿将:象征经历与智慧。
- 白日:象征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 旌旗:象征荣耀与气势。
- 酒令:象征友谊与欢乐。
- 常寂灭:象征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宿将”主要象征什么?
A. 年轻人
B. 经验丰富的人
C. 战争的失败者
D. 诗人 -
“千毫犹可奉诗情”中“千毫”指的是什么?
A. 战斗的热情
B. 诗歌的情感
C. 酒的数量
D. 朋友的数量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对友情的珍视和人生哲理。
- 李白《将进酒》:描绘酒与友谊的豪放情怀。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相比,韩维的诗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反思,而王维则强调友情与离别的感伤。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反映出不同的生活态度与哲学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韩维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