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晏相公触事成咏四首 其二》

时间: 2025-01-08 02:28:54

栟榈结双根,皮附若毛氄。

乘秋一剪剥,碧叶始竦竦。

岂识山中木,终年自拥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栟榈结双根,皮附若毛氄。
乘秋一剪剥,碧叶始竦竦。
岂识山中木,终年自拥肿。

白话文翻译:

这棵栟榈树扎根于大地,树皮像毛毯一样附着。
在秋天的时候,经过一剪刀的剥离,绿叶开始高高耸立。
它怎会懂得山中的树木呢,终年都只能独自沉重的生长。

注释:

  • 栟榈:一种树木,常见于南方,树干粗壮,叶片大。
  • 双根:表示树木的根部发达,扎根稳固。
  • 皮附若毛氄:形容树皮柔软,像毛毯一样附着在树身上。
  • 乘秋:在秋天的时候。
  • 剪剥:意指修剪或剥离。
  • 碧叶始竦竦:形容绿叶开始高耸,生机勃勃。
  • 岂识山中木:如何会知道山中的其他树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维,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以诗歌见长,风格多样,常常表现自然景物与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宋代,作者可能受到当时社会环境及自然景观的影响,反映了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栟榈树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中生命的顽强和孤独。诗人以栟榈树为主角,描绘了它扎根大地、叶片高耸的形象,表现了生命力的旺盛。诗的前两句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强调了树木的坚韧和自然的美丽;而最后两句则引入了哲理的思考,指出这棵树与山中其他树木的无知,暗示了生命的孤独与自我封闭。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栟榈结双根:栟榈树的根部坚固,象征着生命的扎根与稳定。
  2. 皮附若毛氄:树皮柔和,给人以温暖的感觉,传达出自然的亲和力。
  3. 乘秋一剪剥:指秋天的到来,象征着季节的轮回与变化。
  4. 碧叶始竦竦:绿叶的高耸象征着生命的朝气与希望。
  5. 岂识山中木:引入哲理思考,表现出孤独的状态。
  6. 终年自拥肿:强调树木的孤独与自我封闭,传达出一种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树皮比作毛毯,增强了形象的生动性。
  • 拟人:表现树木的“识”与“拥”,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前后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栟榈树的形象,探讨了生命的顽强与孤独,反映了自然界的美丽与生存的哲理。

意象分析:

  • 栟榈:象征生命的坚韧与顽强。
  • :象征变化的季节,带来新的生机。
  • 碧叶:象征着希望和朝气。
  • 山中木:代表其他生命与环境的存在,暗示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栟榈树的根部是怎样的? A. 单根
    B. 双根
    C. 无根
    D. 巨根

  2. 诗中提到的“碧叶”象征着什么? A. 孤独
    B. 死亡
    C. 希望
    D. 无知

  3. “岂识山中木”中的“岂”字用来表示什么? A. 确定
    B. 质疑
    C. 肯定
    D. 反驳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王之涣
  • 《静夜思》 李白

诗词对比:

  • 比较韩维的《和晏相公触事成咏四首 其二》和王之涣的《登高》,两者都表达对自然的感悟,但韩维更强调生命的孤独,而王之涣则更突出壮美的自然景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