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福圣院呈审言诸君》
时间: 2025-01-08 02:03:2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残春去无几,烦暑来已惭。
驱车九衢里,赤日汗两脸。
投身入佛寺,廊殿遂且俨。
老僧一何贤,为我拂清簟。
神轻反无寐,性达非有检。
啾啾雀声闲,悄悄人迹敛。
却思吾庐下,此乐不为欠。
新苹生明镜,密笋排翠琰。
时哉盍旋归,尘土吾已厌。
白话文翻译:
春天已经快要过去,炎热的夏天已让我感到羞愧。
我驱车在城市的街道上,烈日下汗流满面。
投身于佛寺,走进庄严的廊殿。
老僧实在贤明,为我拂去清凉的坐垫。
心情轻松却难以入睡,性情豁达并不拘泥。
啾啾的鸟鸣声悠然,周围的人迹渐渐稀少。
我却想起家中,觉得这种快乐并不缺乏。
新鲜的芹菜在明亮的镜子中生长,密密的竹笋排列得像翡翠一般。
这个时候何不赶快回去,我已厌倦了尘世的纷扰。
注释:
- 九衢:指的是城市中的街道。
- 赤日:烈日,形容天气炎热。
- 清簟:清凉的坐垫。
- 神轻:心情轻松。
- 性达:性情开朗达观。
- 啾啾:鸟鸣声。
- 此乐不为欠:这种快乐并不缺少。
- 新苹:新鲜的芹菜。
- 密笋:密集的竹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维,字子昂,号云峤,宋代诗人,生活于北宋时期,曾任职于地方,作品多表现个人的情感和自然的美。
创作背景:
此诗写作于春末夏初,诗人因感受到夏日的炎热,心中对清凉的渴望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选择游览佛寺寻求内心的宁静。
诗歌鉴赏:
《游福圣院呈审言诸君》是一首表达诗人内心感受与自然景色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春去夏来的时节变化,反映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思考。诗中开篇以“残春去无几,烦暑来已惭”揭示出季节的更替与个人情绪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接着,诗人描述了在城市中行驶的烦闷,烈日下的酷热感受,表现出对尘世喧嚣的厌倦。投身佛寺的场景则象征着诗人对内心宁静的渴望。在老僧的照顾下,诗人感受到一丝安慰,进一步展现出他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
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清脆的鸟鸣和稀少的人迹,描绘出一种安静的氛围,内心的乐趣与世俗的烦恼形成鲜明对比。最后,诗人渴望回到自己的居所,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尘世的厌倦,展现出一种超脱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比,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心灵自由的追求,构成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残春去无几:春天即将结束,暗示时间的流逝。
- 烦暑来已惭:夏天的到来让人感到不安,反映出诗人的内心挣扎。
- 驱车九衢里:在城市街道中游走,表现出诗人的无奈。
- 赤日汗两脸:烈日炎炎,汗水湿透面颊,显示出外界环境的恶劣。
- 投身入佛寺:寻求精神寄托和内心的宁静。
- 廊殿遂且俨:佛寺的庄重和宁静使人心安。
- 老僧一何贤:老僧的智慧和善良让人感到欣慰。
- 为我拂清簟:老僧为我拂去坐垫,表现了温暖的关怀。
- 神轻反无寐:心情愉悦却难以入睡,反映内心的矛盾。
- 性达非有检:性情开朗,不拘小节。
- 啾啾雀声闲:鸟儿悠然自得,营造了宁静的氛围。
- 悄悄人迹敛:周围的人烟稀少,表现出一种宁静。
- 却思吾庐下:想念自己的家,带有一丝乡愁。
- 此乐不为欠:这种快乐并不缺乏。
- 新苹生明镜:新鲜的芹菜在阳光下生长,象征着生命的美好。
- 密笋排翠琰:密集的竹笋如翠玉般排列,表现出自然的富饶。
- 时哉盍旋归:此时何不赶快回去。
- 尘土吾已厌:厌倦了世俗的尘土,渴望回归自然。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城市的喧嚣与佛寺的宁静形成对比。
- 拟人:鸟声的描述赋予了自然以生命。
- 象征:芹菜和竹笋象征着自然的美好与生命的力量。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内心宁静的渴望,对世俗烦扰的厌倦,以及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体现出一种超然脱俗的情怀。
意象分析:
- 春天:象征着生命的开始与希望。
- 夏天:象征着烦恼与困扰。
- 佛寺: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 鸟声:象征着自然的和谐与自由。
- 芹菜与竹笋:象征着自然的丰饶与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季节变化是什么?
A) 春夏交替
B) 冬夏交替
C) 秋冬交替 -
诗中“老僧一何贤”中“贤”的意思是?
A) 聪明
B) 仁慈
C) 友好 -
诗人的内心情感是?
A) 厌倦尘世,向往宁静
B) 想要游玩
C) 感到孤独
答案:
- A) 春夏交替
- A) 聪明
- A) 厌倦尘世,向往宁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韩维的《游福圣院》,两者均反映了对时光流逝和自然美的感悟。但杜甫的作品更多地融合了对国家时事的关注,而韩维则更侧重个人内心的宁静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韩维诗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