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人间钟鼎与山林,出处由来异此心。既是东山成雅趣,底须捉鼻更微吟。
白话文翻译:
在人间追求富贵与隐居山林,这两种选择原本就反映了不同的心态。既然在东山找到了高雅的乐趣,又何必再费心去细细品味那些琐碎的吟咏呢?
注释:
- 钟鼎:指富贵、权势。
- 山林:指隐居、避世。
- 出处:指人的行为和选择。
- 东山:指谢安隐居的地方,这里代指隐居生活。
- 雅趣:高雅的乐趣。
- 捉鼻:形容细心品味。
- 微吟:低声吟咏,指琐碎的吟咏。
典故解析:
- 谢安东山:谢安是东晋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曾隐居东山,后复出辅佐朝政。这里用谢安的典故来比喻隐居生活的高雅和乐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立方是宋代诗人,其诗作多表现隐逸情怀和对自然的热爱。这首诗通过对谢安东山隐居的赞美,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葛立方为友人子直的画屏题诗,通过对谢安东山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谢安东山隐居的赞美,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诗中“人间钟鼎与山林”一句,对比了追求富贵和隐居山林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突出了隐居生活的高雅和乐趣。“既是东山成雅趣,底须捉鼻更微吟”一句,进一步强调了隐居生活的高雅和乐趣,认为既然在东山找到了高雅的乐趣,就不必再费心去细细品味那些琐碎的吟咏了。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人间钟鼎与山林:对比了追求富贵和隐居山林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
- 出处由来异此心:指出这两种选择反映了不同的心态。
- 既是东山成雅趣:强调了隐居生活的高雅和乐趣。
- 底须捉鼻更微吟:认为既然在东山找到了高雅的乐趣,就不必再费心去细细品味那些琐碎的吟咏了。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人间钟鼎与山林”的对比,突出了隐居生活的高雅和乐趣。
- 典故:通过谢安东山的典故,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通过对比和典故的运用,表达了隐居生活的高雅和乐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钟鼎:象征富贵、权势。
- 山林:象征隐居、避世。
- 东山:象征隐居生活的高雅和乐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人间钟鼎与山林”一句,对比了哪两种生活态度? A. 追求富贵和隐居山林 B. 追求学问和追求权力 C. 追求艺术和追求金钱 D. 追求自由和追求束缚
-
诗中“既是东山成雅趣”一句,表达了什么意思? A. 在东山找到了高雅的乐趣 B. 在东山找到了世俗的乐趣 C. 在东山找到了权力的乐趣 D. 在东山找到了金钱的乐趣
-
诗中“底须捉鼻更微吟”一句,表达了什么意思? A. 不必再费心去细细品味那些琐碎的吟咏 B. 必须再费心去细细品味那些琐碎的吟咏 C. 不必再费心去细细品味那些高雅的吟咏 D. 必须再费心去细细品味那些高雅的吟咏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
- 王维《山居秋暝》: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诗词对比:
- 陶渊明《归园田居》与葛立方《子直画屏求题诗 谢安东山》: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但陶渊明的诗更加注重对田园生活的描写,而葛立方的诗则更加注重对隐居生活高雅和乐趣的赞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葛立方的多首诗作,可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葛立方的诗歌风格和创作特点。
- 《陶渊明集》:收录了陶渊明的多首诗作,可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陶渊明的诗歌风格和创作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