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申年七夕五绝 其三》

时间: 2025-01-04 11:45:14

兰夜沈沈鹄漏移,羽车云幄有佳期。

应将机上回文缕,分作人间乞巧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戊申年七夕五绝 其三 杨亿 〔宋代〕 兰夜沈沈鹄漏移,羽车云幄有佳期。 应将机上回文缕,分作人间乞巧丝。

白话文翻译:

在深沉的兰夜,鹄鸟的漏声缓缓移动, 羽车和云幄中,有着美好的相会时刻。 应该将织机上的回文丝线, 分给人间,让人们乞求巧妙的技艺。

注释: 字词注释:

  • 兰夜:指七夕之夜,因传说中织女在兰室织布,故称。
  • 沈沈:深沉的样子。
  • 鹄漏:古代计时器,形似鹄鸟。
  • 羽车云幄:指神仙的交通工具和住所,这里指织女和牛郎的相会。
  • 回文缕:指织女织的回文锦,即可以正反两面读的织物。
  • 乞巧丝:指七夕节女子向织女乞求巧艺的习俗。

典故解析:

  • 回文缕:源自《晋书·列女传》中苏蕙织回文诗的故事,象征着织女的巧艺。
  • 乞巧:源自七夕节的传统习俗,女子在这一天向织女祈求智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亿(974-1020),字大年,北宋文学家,官至翰林学士。他的诗文以清新脱俗著称,尤擅长五言诗。此诗作于戊申年(1008年),正值七夕节,诗人通过描绘七夕的神话传说,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对巧艺的赞美。

创作背景: 此诗是杨亿在七夕节所作的五绝之一,通过描绘七夕的传统习俗和神话故事,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七夕的传统习俗和神话故事,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对巧艺的赞美。诗中“兰夜沈沈鹄漏移”描绘了七夕之夜的宁静与深沉,而“羽车云幄有佳期”则暗示了织女和牛郎的相会。后两句“应将机上回文缕,分作人间乞巧丝”则巧妙地将神话与现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对人间巧艺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兰夜沈沈鹄漏移”:描绘了七夕之夜的宁静与深沉,鹄漏的移动暗示时间的流逝。
  • “羽车云幄有佳期”:通过羽车和云幄的意象,暗示了织女和牛郎的相会,佳期则指他们相会的时刻。
  • “应将机上回文缕”:回文缕象征着织女的巧艺,诗人希望这种巧艺能够传递给人间。
  • “分作人间乞巧丝”:乞巧丝指七夕节女子向织女乞求巧艺的习俗,诗人希望织女的巧艺能够分给人间,让女子们也能拥有巧艺。

修辞手法:

  • 比喻:“羽车云幄”比喻神仙的交通工具和住所,形象生动。
  • 拟人:“鹄漏移”将鹄漏拟人化,赋予其时间的流逝感。
  • 对仗:“兰夜沈沈”与“羽车云幄”,“回文缕”与“乞巧丝”形成工整的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七夕的传统习俗和神话故事,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对巧艺的赞美。诗人通过描绘七夕的宁静夜晚和神话传说,展现了人间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巧艺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兰夜:象征七夕之夜的宁静与深沉。
  • 鹄漏:象征时间的流逝。
  • 羽车云幄:象征神仙的交通工具和住所,暗示织女和牛郎的相会。
  • 回文缕:象征织女的巧艺。
  • 乞巧丝:象征七夕节女子向织女乞求巧艺的习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兰夜”指的是什么? A. 七夕之夜 B. 元宵之夜 C. 中秋之夜 答案:A

  2. “回文缕”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织女的巧艺 B. 牛郎的勤劳 C. 人间的智慧 答案:A

  3. 诗中的“乞巧丝”指的是什么习俗? A. 七夕节女子向织女乞求巧艺 B. 元宵节猜灯谜 C. 中秋节赏月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牧《秋夕》:通过描绘秋夜的宁静,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通过描绘七夕的神话故事,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赞美。

诗词对比:

  • 杨亿的《戊申年七夕五绝 其三》与杜牧的《秋夕》都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但前者通过七夕的神话故事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后者则通过秋夜的宁静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杨亿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杨亿诗歌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