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06 09:51:5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扬州慢二首 其二
修竹茅庵,疏灯禅榻,当时曾下南州。
又江湖去也,听夜雨孤舟。
莫重认荒菭断石,美人何在,云散风流。
想黄絁入道,十年一梦红楼。
玉梅万树,酹香魂西子湖头。
算花月因缘,人天慧福,难得双修。
小劫华鬘过了,情禅破绮恨都收。
祗香光多事,飞鸿残雪痕留。
白话文翻译:
在那修竹环绕的茅庵里,昏暗的灯光下,我曾在南方游历过。
如今又在江湖之间,听着夜雨打在孤舟上的声音。
不要再去认那荒芜的菭草和断石,美人何处可寻,云散风流。
想当年我染黄絁,十年间只是一场红楼梦。
如今万树梅花,香气飘散在西子湖头。
花月之间的缘分,人间的智慧与幸福,实在难得一双修成。
小小的磨难已经过去,情禅破碎,所有的怨恨都已收起。
只是香光中的琐事,飞鸿和残雪的痕迹仍然留存。
注释:
- 茅庵:竹子和茅草搭建的庙宇或隐居处。
- 疏灯禅榻:稀疏的灯光和禅床,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菭草:一种植物,象征荒凉。
- 黄絁:古代的一种轻薄的绸缎,象征华美的衣裳。
- 西子湖:指西湖,寓意美景与爱情。
- 华鬘:用花编织的首饰,象征美好与繁华。
典故解析:
- 红楼梦:古典小说,象征美好的梦境和过往的恋情。
- 西子:西施,古代美女,代表爱情和美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蒋敦复(1768-1849),字子华,号梅山,清代诗人,擅长词曲,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和人生感悟为题材。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蒋敦复晚年,反映出他对往昔岁月的追忆与感慨,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扬州慢二首 其二》以优美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开篇以“修竹茅庵”描绘出一个静谧的环境,给人一种隐居禅修的感觉。接着,夜雨与孤舟的意象,渲染出一种孤独而宁静的氛围,诗人似乎在追寻过去的美好时光,却又感受到现实的荒凉与无奈。
中间几句通过“美人何在,云散风流”表达了对失去的美好时光和人物的惋惜,似乎在感叹人生的无常与变迁。十年梦境的回忆呼应了人生的短暂与脆弱,展现出诗人对生命流转的思考。
最后几句则通过对花月因缘的感慨,表达了人间难得的幸福与双修的渴望,情禅破裂后的释然也展现了诗人的智慧与超脱。整首诗充满了对美好与爱情的追忆,同时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忧伤与无奈,情感深沉而细腻,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修竹茅庵,疏灯禅榻”描绘了一个宁静的隐居环境,暗示内心的宁静。
- “当时曾下南州”暗示过去的游历与青春岁月。
- “听夜雨孤舟”营造出孤独的意境。
- “莫重认荒菭断石,美人何在”表现对过去美好的追忆与失落。
- “十年一梦红楼”用梦境比喻人生的短暂与幻灭。
- “玉梅万树,酹香魂西子湖头”描绘美景与爱情。
- “难得双修”强调人间的缘分难得。
- “情禅破绮恨都收”展现出对情感的释然。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比喻,如“十年一梦红楼”比喻人生如梦。
- 拟人手法如“飞鸿残雪痕留”赋予自然物象以情感。
-
主题思想:诗歌主题围绕着对往昔的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意象分析:
- 修竹:象征清雅与高洁,寓意诗人的志趣。
- 夜雨:象征忧愁与孤独,暗示内心的情感。
- 西子湖:代表美景与爱情,寄托了诗人的感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修竹茅庵”表达了什么样的意境? A. 宁静
B. 喧闹
C. 欢乐
D. 哀伤 -
“十年一梦红楼”中的“红楼”指代什么? A. 书名
B. 女人
C. 梦境
D. 过往 -
诗中提到的“西子湖”象征的是? A. 美景和爱情
B. 疲惫与失落
C. 生命的短暂
D. 自然的美丽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探讨人生的无常与爱恋。
- 《静夜思》:李白对乡愁的描写,展现思乡情感。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对比,二者均表现了对孤独与人生的感悟,但风格各异,李白的豪放与蒋敦复的细腻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 《蒋敦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