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 江楼醉后与程千一》

时间: 2025-01-06 13:46:36

绝忆生平,蹉跎祇为清狂耳。

酒酣直视,奴价何如婢。

断壁崩崖,多少齐梁史。

掀髯喜,笛声夜起,灯火瓜洲市。

意思解释

点绛唇 江楼醉后与程千一

作者: 陈维崧 〔清代〕


原文展示:

绝忆生平,蹉跎祇为清狂耳。
酒酣直视,奴价何如婢。
断壁崩崖,多少齐梁史。
掀髯喜,笛声夜起,灯火瓜洲市。


白话文翻译:

我痛苦地回忆着一生,岁月的蹉跎只因我过于放浪。
饮酒畅快,直视周围,仆人的价值又何妨于婢女?
断墙残壁,崩塌的山崖,多少齐国与梁国的历史在此。
我高兴地掀起胡须,夜晚的笛声响起,瓜洲市的灯火闪烁。


注释:

  • 绝忆生平:痛苦地回忆自己的过去。
  • 蹉跎:指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虚度。
  • 清狂:指放荡不羁的性情。
  • 酒酣直视:畅饮之后,目光直视一切。
  • 奴价何如婢:指仆人的身份和地位。
  • 断壁崩崖:形容荒凉的景象。
  • 齐梁史:指历史上齐国和梁国的事迹。
  • 掀髯喜:形象地描绘出高兴时的姿态。
  • 笛声夜起:夜晚传来的笛声。
  • 灯火瓜洲市:指瓜洲市的夜景。

典故解析:

  • 齐梁:指的是历史上齐国与梁国的故事,常被用来象征盛衰的历史变迁。
  • 瓜洲市:古时的一个重要港口,象征繁华的市井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维崧(约1626年-约1711年),字承恩,号冬江,清代诗人,以词著称。他的词风格清新,情感细腻,常融入个人生活的感悟和历史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作者醉后,体现了他在酒后对人生的感慨与对历史的思索。在时代变迁和个人境遇的交织下,表现出一种独特的孤独感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点绛唇》通过对个人经历与历史的双重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切感悟。首句“绝忆生平”即开宗明义,表现出对过往的深刻思念,接着“蹉跎祇为清狂耳”则道出了因放纵而导致的生命虚度,传递出一种无奈和自嘲。在“酒酣直视”中,酒不仅是纵情的媒介,也成为了诗人对现实直面的勇气。诗中“奴价何如婢”的反问,暗示对身份和地位的思考,表现了对社会阶层的讽刺和对人性的反思。

中间部分“断壁崩崖,多少齐梁史”则通过历史的角度,提醒读者思考历史的沉浮与个人命运的相似,显示出一种历史的无情与人事的苍凉。最后两句“掀髯喜,笛声夜起,灯火瓜洲市”,则描绘出一种生动的夜景,笛声和灯火交织,形成了一种温柔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欢愉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词在抒发个人情感的同时,也深刻揭示了历史的变迁与个人命运的交织,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绝忆生平:痛苦且深刻地回忆过往人生。
    • 蹉跎祇为清狂耳:时间的浪费只是因为自己的放荡不羁。
    • 酒酣直视:在酒意正浓时,勇敢地看待周围的一切。
    • 奴价何如婢:即使是仆人,也不必过于在意地位。
    • 断壁崩崖:描绘出一种荒凉而破败的景象。
    • 多少齐梁史:多少历史的沧桑与变迁。
    • 掀髯喜:表现出高兴的样子,增添生活的色彩。
    • 笛声夜起,灯火瓜洲市:描绘出夜晚的宁静与繁华,展现生活的美好。
  2. 修辞手法

    • 对比:人生的放荡与历史的沧桑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笛声夜起,仿佛在诉说生活的情感。
    • 排比:通过多重意象的叠加,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3.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个人的回忆与历史的反思,传达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与对时代变迁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1. :象征放纵与自由,反映诗人对人生的态度。
  2. 断壁崩崖:象征历史的毁灭与个人的无奈。
  3. 笛声:象征生活的美好与宁静。
  4. 灯火:象征繁华与希望,带来生活的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词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陈维崧
    C. 杜甫
    D. 白居易

  2. “绝忆生平”表示什么含义?
    A. 忘记过去
    B. 深刻回忆生命
    C. 享受当下
    D. 没有生平

  3. 诗中提到的齐梁史主要指什么?
    A. 个人生活
    B. 历史的沧桑
    C. 诗人的情感
    D. 自然景观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念奴娇 赤壁怀古》——苏轼
  • 《水调歌头》——苏轼

诗词对比

  • 《念奴娇 赤壁怀古》与《点绛唇》:两者均通过历史反思个人命运,但《念奴娇》更侧重于壮志与怀古之情,而《点绛唇》则注重个人的放纵与现实的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词人研究》
  • 《陈维崧诗词选集》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