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 前题 和海野韵》

时间: 2025-01-06 13:43:57

乡国牵情,草堂人老吟清昼。

放梅舒柳。

墙外寒山瘦。

孤赏难酬,冷落阳春奏。

中年后。

斛愁余斗。

分付花前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点绛唇
乡国牵情,草堂人老吟清昼。
放梅舒柳。墙外寒山瘦。
孤赏难酬,冷落阳春奏。
中年后。斛愁余斗。分付花前酒。

白话文翻译:

乡国的思念牵动着我的心,年老的我在草堂里吟诵着悠长的白昼。
梅花缓缓绽放,柳树轻轻摇曳,墙外的寒山显得瘦弱。
独自欣赏这美景,却无法得到应有的回应,阳春的乐曲也显得冷清。
到了中年,心中愁苦如斗,唯有在花前醉酒来诉说这份情感。

注释:

  • 乡国:故乡、国家,表达对故土的思念。
  • 草堂:指居所,通常是诗人隐居的地方。
  • :梅花,象征坚韧和高洁的品格。
  • :柳树,常用以象征柔美和离愁。
  • 寒山:形容山势的瘦弱,暗示孤寂与萧条。
  • 阳春:春天,象征生机和希望。
  • 斛愁:斛是古代度量单位,意指愁苦的积累。

典故解析:

本诗中涉及的典故主要是对梅、柳的传统意象的运用,梅花在中国文化中常代表坚韧和不屈的精神,而柳树则常用来象征离别和柔情。诗人在草堂吟唱的场景也传递出一种隐逸的生活情调,反映了清代文人对自然和内心世界的探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华,清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和文化变迁的时期。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常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点绛唇》作于诗人中年之际,正值人生的转折点,感受到岁月流逝带来的愁苦与孤独,反映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点绛唇》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开头的“乡国牵情”便直接点明了诗人对故土的思念,这种情感贯穿全诗。草堂的环境描绘出一种闲适却又带有孤寂的氛围,诗人在这里吟诵,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但与此同时又感受到岁月的无情,自己也在悄然老去。

“放梅舒柳”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梅花的开放和柳树的摇曳,为整个画面增添了生机。然而,墙外的“寒山瘦”却又显得冷清,似乎在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接下来的“孤赏难酬”表达了诗人欣赏自然美景却得不到回应的失落感。

整首诗在抒情上既有对美好景象的赞美,又渗透着中年人的愁苦,情感复杂而深刻。诗人在阳春的乐曲中感受到的冷落,象征着对美好时光的无奈与珍惜。最后以“分付花前酒”作结,既是一种自我安慰,也是一种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寄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乡国牵情:思念故乡,情感深厚。
  2. 草堂人老吟清昼:隐居在草堂,年岁渐长,吟咏悠长的白昼。
  3. 放梅舒柳:梅花盛开,柳树摇曳,描绘春天的美景。
  4. 墙外寒山瘦:墙外的寒山显得瘦弱,象征孤独与萧条。
  5. 孤赏难酬:独自欣赏美景却无法得到回应,心中失落。
  6. 冷落阳春奏:阳春的乐曲显得冷清,反映内心的孤寂。
  7. 中年后:提及中年,感慨人生的变化。
  8. 斛愁余斗:愁苦积累如斗,表达内心的沉重。
  9. 分付花前酒:在花前借酒诉说情感,寄托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放梅舒柳”与“墙外寒山瘦”,形成鲜明的对比。
  • 比喻:将愁苦比作“斛”,形象生动。
  • 象征:梅花、柳树、寒山等意象均含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孤独的反思,情感深邃而丰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坚韧与高洁,表达诗人的品格追求。
  • :象征离愁与柔情,增添了情感的细腻。
  • 寒山:象征孤独与萧条,反映诗人内心的感受。
  • :用以抒发情感,寄托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乡国牵情”意思是?

    • A. 牵挂故乡
    • B. 牵挂亲人
    • C. 牵挂朋友
  2. 诗中“墙外寒山瘦”表现了什么?

    • A. 自然景色的美丽
    • B. 诗人的孤独与无奈
    • C. 诗人的快乐心情
  3. 本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

    • A. 快乐
    • B. 失落与思念
    • C. 愤怒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点绛唇》都涉及到对故乡的思念,但前者更直接,后者则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情感。后者的情感更加复杂,表现出对人生岁月的沉思。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 《姚华生平与作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