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丹阳刘太真》
时间: 2025-01-06 05:13:2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丹阳刘太真
—— 韩翃 〔唐代〕
长干道上落花朝,
羡尔当年赏事饶。
下箸已怜鹅炙美,
开笼不奈鸭媒娇。
春衣晚入青杨巷,
细马初过皂荚桥。
相访不辞千里远,
西风好借木兰桡。
白话文翻译:
在长干道上,早晨落花纷飞,我羡慕你当年赏花的乐趣多么丰富。下筷子时已经惦念那烤鹅的美味,打开笼子却忍不住鸭子那娇嫩的身影。春天的衣服晚些才穿进青杨巷,细马刚刚走过皂荚桥。相互来访,即使千里远也不辞辛苦,西风正好借来木兰的小船。
注释:
- 长干道:长干道是唐代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常与春游、赏花联系在一起。
- 羡尔:羡慕你。
- 鹅炙:指用火烤制的鹅肉,形容美味佳肴。
- 鸭媒娇:鸭子在笼子里显得十分娇嫩,这里形容鸭子可爱。
- 春衣:春天的衣服,象征春天的到来。
- 细马:形容轻巧的马,可能指快马。
- 皂荚桥:特指一种桥,可能与特定的地方有关。
- 木兰桡:用木兰树制作的船桨,这里指代船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翃,唐代诗人,字仲明,号青山,生于盛唐时期,擅长诗歌和古文。其作品多以山水、田园、边塞为题材,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诗人与友人之间的交往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诗中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寄托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诗歌鉴赏:
《送丹阳刘太真》是一首生动且富有情感的送别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景色以及对友人的思念。开头两句便设定了场景:春天的长干道上,落花纷飞,给人以美好的视觉感受。在这里,诗人羡慕友人当年在此赏花的快乐,展现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接下来的几句,通过对美食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鹅炙与鸭媒的描写不仅仅是饮食的享受,更是生活中那些细微而美好的瞬间。春衣的晚入和细马的初过则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画面,暗示着友人即将出发,诗人对此充满了不舍与祝福。
最后两句则升华了情感,表达了即使千里之遥,朋友之间的情谊仍然不减。西风借木兰桡象征着顺利和希望,诗人在此寄托了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整首诗以春天的美景为背景,融入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交流,形式与内容相得益彰,展现了唐诗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长干道上落花朝:描绘春天的早晨,长干道上落花如雨,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
- 羡尔当年赏事饶:诗人羡慕当年友人在这里的美好时光,表达对友人生活的向往。
- 下箸已怜鹅炙美:提到美食,表现对生活的热爱,突出对友人聚会的期待。
- 开笼不奈鸭媒娇:鸭子的娇嫩与可爱,使得诗人对生活的细腻感受更加丰富。
- 春衣晚入青杨巷:春天的气息逐渐浓厚,描绘出一种轻快的生活状态。
- 细马初过皂荚桥:细马的行踪象征着友人的即将离去,带有一丝惆怅。
- 相访不辞千里远:表达了友人之间的情谊,愿意为彼此的相聚付出努力。
- 西风好借木兰桡:借助自然的力量,象征着友谊的顺利和美好前景。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食物与情感相结合,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如“下箸已怜鹅炙美,开笼不奈鸭媒娇”,形成了整齐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对鸭子、鹅的描写,赋予了事物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友人离去的依依不舍,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和友人间的深厚情谊,展现了人们对生活和情感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落花:象征着春天的美好与短暂,寄托了对往昔的怀念。
- 鹅炙:象征着美味与生活的享受,体现了诗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 青杨巷:象征着春天的气息,和诗人对悠闲生活的向往。
- 木兰桡:象征着顺利与友谊的延续,寄托了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长干道”是在什么季节的景象?
- A. 夏季
- B. 秋季
- C. 春季
- D. 冬季
-
诗人对友人的感情是怎样的?
- A. 冷漠
- B. 羡慕与依依不舍
- C. 争吵
- D. 忘记
-
诗中“西风好借木兰桡”表达了什么?
- A. 失败
- B. 祝愿与希望
- C. 绝望
- D. 不满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李白
- 《赠汪伦》——李白
- 《春夜喜雨》——杜甫
诗词对比:
- 《送友人》:同样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但更多的是对友人前途的担忧与祝福。
- 《赠汪伦》:同样是送别诗,表达了深厚的友情与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情感基调相似。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全唐诗》
- 《唐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