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张逸人园林》
时间: 2025-01-06 04:53:0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张逸人园林
作者: 韩翃 〔唐代〕
花源一曲映茅堂,
清论闲阶坐夕阳。
麈尾手中毛已脱,
蟹螯尊上味初香。
春深黄口传窥树,
雨后青苔散点墙。
更道小山宜助赏,
呼儿舒簟醉岩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张逸人的园林景致。首先,花源的流水映照着茅草屋,夕阳下,闲坐于清静的台阶上。手握麈尾,早已脱落了毛发,蟹螯尊上的美味刚刚散发出香气。春天深处,小鸟在树间传声,雨后青苔点缀着墙面。更有小山,正好适合游赏,呼唤孩子们铺开竹席,醉于岩石的芬芳之中。
注释
- 花源:指花的源头,象征着花开的地方。
- 茅堂:茅草搭建的房屋,形容环境的朴素。
- 麈尾:指一种用兽毛制成的扇子,表示闲适。
- 蟹螯尊:蟹螯盛放的容器,象征着美食。
- 黄口:指小鸟的叫声。
- 青苔:雨后长出的苔藓,象征着湿润的环境。
典故解析
该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表现出一种田园诗的意境,反映了唐代文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韩翃,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及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当时社会繁荣,文人们常常借助诗歌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题张逸人园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恬静雅致的园林场景,诗人在悠闲的氛围中,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享受。诗的前四句从自然景观切入,描绘了花源、夕阳、蟹螯等元素,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后四句则通过对春深黄口的描写,表现了生机勃勃的景象,最后以呼儿舒簟的场景结束,给人以温暖的余韵。
整首诗运用清新细腻的笔触,将自然与人文和谐交融,表达了诗人对于闲适生活的向往。而“呼儿舒簟醉岩芳”的结尾,更是将读者带入一种宁静而愉悦的境界,体现了唐代文人的生活理想与审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花源一曲映茅堂:花的源头在阳光下闪烁,映照着茅草屋,展示了一幅自然与人居和谐的画面。
- 清论闲阶坐夕阳:在清静的台阶上,闲适地坐着,享受夕阳的余晖,体现出一种宁静的生活态度。
- 麈尾手中毛已脱:手中握着的麈尾扇,毛发早已脱落,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恬淡。
- 蟹螯尊上味初香:蟹螯盛放的器皿上,散发出初始的香气,象征着丰收与美味。
- 春深黄口传窥树:春天的深处,小鸟在树间鸣叫,体现出自然界的生机。
- 雨后青苔散点墙:雨后墙面上点缀着青苔,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景象。
- 更道小山宜助赏:小山的景致,适合游赏,进一步增强了诗的意境。
- 呼儿舒簟醉岩芳:呼唤孩子们铺开竹席,沉醉于岩石的芬芳,传达了温暖的家庭气氛。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花源”与“茅堂”的映衬,暗示着自然的馈赠与人居的和谐。
- 拟人:小鸟的鸣叫赋予了自然以生命,增加了生动性。
- 对仗:如“黄口”与“青苔”,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唐代文人对清新自然的追求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源:象征着生命的源泉,表现了自然的美好。
- 茅堂:代表着朴素的生活方式,体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赞美。
- 蟹螯:象征着丰收与美味,暗示着生活的富足。
- 青苔: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湿润的环境,传达了自然的气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清论闲阶坐夕阳”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忧伤
B. 宁静
C. 激动 -
诗中提到的“蟹螯尊”象征什么?
A. 贫穷
B. 丰收
C. 追求 -
“呼儿舒簟醉岩芳”中“呼儿”指的是什么?
A. 诗人自己的孩子
B. 孩子们的玩耍
C. 对儿童的呼唤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居秋暝》:王维
- 《江南春》:杜甫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与人和谐的场景,但更侧重于山水的描写,而韩翃的诗则更注重园林的恬静生活。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唐代诗人对自然的不同表现手法与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