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刘将军
唐代:韩翃
明光细甲照錏鍜,
昨日承恩拜虎牙。
胆大欲期姜伯约,
功多不让李轻车。
青巾校尉遥相许,
墨槊将军莫大夸。
阙下来时亲伏奏,
胡尘未尽不为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
明亮的铠甲在阳光下闪耀,昨日我因受到恩宠而拜访了将军虎牙。他胸怀壮志,想要像姜伯约那样勇敢,立下赫赫战功,但又不愿意让位给轻车将军李广。青巾的校尉远方相许,墨槊的将军却不觉得自己有多么了不起。阙下来的时候,我亲自伏奏,胡人的战乱尚未结束,我并不打算回家。
注释:
字词注释:
- 明光:明亮的光芒。
- 细甲:精致的铠甲。
- 錏鍜:铸造的武器。
- 虎牙:指将军的绰号或名号。
- 姜伯约:历史人物姜维,勇敢且有战略眼光。
- 李轻车:指李广,著名的将领,因其轻车快速而闻名。
- 青巾校尉:指身披青巾的校尉,表示军士身份。
- 墨槊:黑色的长矛,象征武器。
- 阙:指皇宫或朝廷。
- 胡尘:指外族的侵扰与战乱。
典故解析:
姜伯约和李轻车均为历史上的著名将领,姜维以勇猛著称,李广则以战功显赫为人所知。诗中提及的“虎牙”可能是对将军的尊称,反映了对将军的敬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翃,字君平,唐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作品多以描写自然景物和军旅生活为主,风格清新而凝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唐代军旅生活背景下,表达了对将军的送别之情,同时也反映了战乱时期士兵的豪情壮志与对家国的责任感。
诗歌鉴赏:
《送刘将军》是一首充满豪情与激昂的送别诗,诗中通过生动的意象和鲜明的对比,展现了战士的勇敢与忠诚。开头的“明光细甲”不仅描绘了将军的英武形象,也象征着他即将踏上新的征程。诗人用“昨日承恩拜虎牙”表达对将军的敬仰和感激,显示了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将将军的勇气与历史上的英雄对比,强调了将军的志向和决心。尤其是“功多不让李轻车”,表现出将军不甘示弱的豪情,反映了士人对名望和功绩的渴望。
“青巾校尉遥相许,墨槊将军莫大夸”则表现出军中气氛的团结与互相仰慕,突出了一种兄弟般的情谊与共同战斗的决心。最后两句“阙下来时亲伏奏,胡尘未尽不为家”更是将将军的忠诚与责任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在国家未安定之前,无心回家团圆的壮志。
整首诗不仅传达了对将军的祝福,也反映了唐代士人的忠诚与豪情,具有很强的鼓舞人心的力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明光细甲照錏鍜:描绘将军身上闪耀的铠甲,象征英勇。
- 昨日承恩拜虎牙:表达对将军的尊敬与感激。
- 胆大欲期姜伯约:将军心怀壮志,渴望像姜维一样勇敢。
- 功多不让李轻车:不愿意将功劳拱手让给李广,体现将军的自信。
- 青巾校尉遥相许:远方的校尉相互承诺,表达战友情谊。
- 墨槊将军莫大夸:墨槊之将不自夸,表现谦逊。
- 阙下来时亲伏奏:从皇宫下来时,亲自上奏,显示责任感。
- 胡尘未尽不为家:在战乱未平之前,不愿回家,体现忠诚。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青巾校尉”和“墨槊将军”,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将将军比作历史上的英雄,增强其形象。
- 夸张:强调将军的勇敢与豪情。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将军的送别与祝福,体现了士人豪情壮志与对国家责任的坚定信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光细甲:象征勇士的英姿与荣耀。
- 虎牙:象征将军的威武与权威。
- 青巾校尉:代表军士的团结与友谊。
- 胡尘:象征战乱与不安定的社会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明光细甲”描绘了什么?
- A. 黑暗的铠甲
- B. 明亮的铠甲
- C. 破旧的铠甲
-
诗中提到的“青巾校尉”代表什么?
- A. 一位将军
- B. 一名士兵
- C. 皇帝
-
诗人对将军的态度是怎样的?
- A. 不屑一顾
- B. 尊敬与感激
- C. 敷衍了事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兵车行》
- 王昌龄的《出塞》
诗词对比:
与王昌龄的《出塞》相比较,两首诗均体现了对战争的关注与士人的豪情,但《送刘将军》更强调士人对将军的个人情感,而《出塞》则更多地反映了国家的兴亡与士兵的命运。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韩翃相关研究论文与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