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闻说秋防急,安危寄阃臣。
无心致羔雁,有分上麒麟。
毡帽环吾境,纶巾赖此人。
晋朝陶庾辈,岂必靠江神。
白话文翻译:
听说秋天的防备工作紧急,国家的安危全靠那些掌权的大臣。
我无心去追求羔羊和雁子,冀望能有像麒麟般的美好前程。
毡帽环绕着我的领地,这样的人才使我得以依靠。
晋朝的陶渊明和庾信这一类人,难道真要依靠江河神灵吗?
注释:
- 阃臣:阃,门的意思,阃臣指的是掌握政权的大臣。
- 羔雁:羔指小羊,雁指大雁,二者都是象征财富和美好的事物。
- 上麒麟:麒麟是古代传说中的瑞兽,象征着吉祥、贤良之士。
- 毡帽:指一种传统的帽子,象征着朴实和坚守。
- 纶巾:古代读书人所戴的帽子,代表文人。
- 陶庾辈:指陶渊明和庾信,二人都是东晋时期的重要文学家,以清高和才华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仲明,号沧洲,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他以豪放、清新、奔放的风格著称,擅长诗词和散文,尤其以豪放派的词作闻名。刘克庄的诗歌常常表现对国家、人生的思考,具有较强的政治性和社会责任感。
创作背景:
《送叶制参》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不安,外有金、蒙之患,内有权臣之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刘克庄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关切和对贤良之士的期盼,反映出他对政治的深切关注与思考。
诗歌鉴赏:
《送叶制参》是一首充满政治关怀和个人理想的诗。在开篇,诗人提到“秋防急”,这一句直接点出国家面临的紧急局势,令人感受到一种危机感。接下来“安危寄阃臣”,则将国家的安危寄托于那些掌权的大臣之上,表达了对政治的无奈和期待。
诗中“无心致羔雁,有分上麒麟”表现了诗人对于物质追求的淡薄,反映出他对理想和美好未来的渴望。羔羊和大雁象征着丰饶与富贵,而麒麟则是理想中的人才能带来的美好前景,诗人希望有更高尚的追求,而非仅仅沉浸于世俗的利益。
“毡帽环吾境,纶巾赖此人”,前者暗示了诗人对大自然和生活的朴素态度,后者则强调了对士人的依靠,显示出诗人内心对贤良之士的向往与期待。最后一句“岂必靠江神”则是对传统依赖的反思,强调了自身努力的重要性,表明诗人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与政治理想来实现理想的愿景。
整首诗通篇展现出一种对国家安危的忧虑以及对个人理想的追求,既有对现实的无奈,又有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展现出诗人深刻的社会责任感与理想主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闻说秋防急:得知秋季的防备工作十分紧急。
- 安危寄阃臣:国家的安宁与危险全寄托在那些掌权的大臣身上。
- 无心致羔雁:我对追求财富和名声没有兴趣。
- 有分上麒麟:我希望能得到像麒麟一样的高雅与理想。
- 毡帽环吾境:在我生活的地方,毡帽象征着朴实与坚守。
- 纶巾赖此人:我依赖的正是那些身披文人气质的人。
- 晋朝陶庾辈:像陶渊明和庾信这样的人物。
- 岂必靠江神:难道他们真的需要依靠江河的神灵吗?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羔羊、雁以及麒麟比作财富和理想,表现出诗人对物质与精神追求的看法。
- 对仗:诗中的句子多采用对仗的结构,如“毡帽环吾境,纶巾赖此人”,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忧虑,以及对贤良之士和理想生活的向往。通过对现实的反思,诗人强调了内心对精神追求的重视,表现出一种理想主义的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羔雁:象征财富和美好的事物,代表物质追求。
- 麒麟:象征美好和理想,体现对高尚品质的渴望。
- 毡帽与纶巾:分别象征朴实生活和文人身份,展现出诗人的生活态度与价值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羔雁”和“麒麟”分别象征什么? A. 财富和理想
B. 朋友和敌人
C. 生活和死亡
D. 自然和人文 -
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态度是: A. 无所谓
B. 充满忧虑
C. 无法改变
D. 轻松应对 -
“毡帽环吾境”中的“毡帽”象征: A. 文人气质
B. 朴实生活
C. 权力地位
D. 财富富贵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表现隐逸生活和对自然的热爱。
- 杜甫《春望》:表达对国家安危的关切与个人理想。
诗词对比:
- 刘克庄的《送叶制参》与杜甫的《春望》都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关注,但刘克庄更多地表达个人对于理想的追求,而杜甫则表现出对现实的深切忧虑,具有鲜明的时代背景和个人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刘克庄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