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近 踏青》
时间: 2025-01-08 02:08: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正雨余,风剪剪,霁色浓于染。
古道平芜,时有落花糁。
重三兰伴相邀,寻幽缓步,各自把绣鞋点检。
骋游览。目送一片凄迷,牵动情天感。
已怨斜阳暗。归来带得春驹,醉撩春艳,又飞上钗头轻飐。
白话文翻译
在雨后,风轻轻地吹拂,天空的颜色比染料还要浓厚。
古老的小路上,杂草丛生,偶尔有落花飘落。
重阳节时,兰花邀我共游,缓步寻幽,各自整理着绣鞋。
游览四方,目送那片迷离的景象,心中感慨万千。
已然对着斜阳暗淡而生怨恨。归来时带着春天的骏马,醉心于春色,又轻轻地在发钗上飞舞。
注释
- 霁色:指雨后天晴的颜色,形容天色明亮。
- 平芜:指平坦的荒地,意指草木茂盛的地方。
- 重三兰:重阳节的兰花,象征友情和团聚。
- 骋游览:尽情游玩,享受游览的乐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慎仪,清代诗人,以擅长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一个春日的踏青时节,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同时也渗透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祝英台近·踏青》通过描绘春日踏青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其内心情感的细腻变化。开篇“正雨余,风剪剪,霁色浓于染”先是以生动的天气描写引入,营造出一种清新而明亮的氛围,仿佛读者能够感受到雨后初晴的清新空气和微风的拂面。接着,“古道平芜,时有落花糁”则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恬静、悠然的境界。
而“重三兰伴相邀”一句则切换了视角,提到朋友的相邀,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友谊。随后的“目送一片凄迷,牵动情天感”,传达了诗人对景色的深刻感悟和由此而生的情感。整首诗在欢快的踏青场景中,潜藏着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使得作品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既有对春日的赞美,也有对流逝时光的无奈。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正雨余,风剪剪,霁色浓于染”:描写雨后清新的天气,细腻的感知。
- “古道平芜,时有落花糁”:描写自然的荒凉与美丽,营造出宁静的环境。
- “重三兰伴相邀”:提到与友人相聚,增添了人情味。
- “骋游览”:表达了尽情游玩的乐趣。
- “目送一片凄迷,牵动情天感”:情感由景而生,体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 “已怨斜阳暗”:暗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 “归来带得春驹,醉撩春艳,又飞上钗头轻飐”:将对春天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留恋表达得淋漓尽致。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天气与情感进行对比,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 拟人:风与雨的描写使自然具有人性,使读者更易于产生共鸣。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色与人们的游玩,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友谊的珍视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出一种既欢快又略带忧伤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春天:象征着生命的复苏与希望。
- 古道:代表着历史与文化的积淀。
- 兰花:象征着友谊与高洁。
- 斜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霁色浓于染”指的是什么样的天气?
A. 阴雨天气
B. 雨后晴天
C. 晴天 -
“重三兰伴相邀”中的“重三”指的是哪个节日?
A. 清明节
B. 中秋节
C. 重阳节 -
诗歌表达了哪些情感?
A. 对春天的赞美
B. 对友谊的珍视
C. 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D. 以上全部
答案:
- B
- C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比较张慎仪的《祝英台近·踏青》和李白的《庐山谣》。两者都描绘了自然风景,但张慎仪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李白则强调个人的孤独与对自然的感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小传》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