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

时间: 2025-01-17 09:28:04

君不见渔阳八月塞草腓,征人相对并思归。

云和朔气连天黑,蓬杂惊沙散野飞。

是时天地阴埃遍,

瀚海龙城皆习战。

两军鼓角暗相闻,四面旌旗看不见。

昭君远嫁已年多,戎狄无厌不复和。

汉兵候月秋防塞,

胡骑乘冰夜渡河。

河塞东西万馀里,地与京华不相似。

燕支山下少春晖,黄沙碛里无流水。

金戈玉剑十年征,

红粉青楼多怨情。

厌向殊乡久离别,秋来愁听捣衣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君不见渔阳八月塞草腓,征人相对并思归。云和朔气连天黑,蓬杂惊沙散野飞。
是时天地阴埃遍,瀚海龙城皆习战。两军鼓角暗相闻,四面旌旗看不见。
昭君远嫁已年多,戎狄无厌不复和。汉兵候月秋防塞,胡骑乘冰夜渡河。
河塞东西万馀里,地与京华不相似。燕支山下少春晖,黄沙碛里无流水。
金戈玉剑十年征,红粉青楼多怨情。厌向殊乡久离别,秋来愁听捣衣声。

白话文翻译:

你看不到渔阳八月的草色枯萎,征人们相对而坐,心中思念归家。云层与北风的气息笼罩大地,夹杂着惊飞的沙尘四散在野外。
那时候,天地间尘埃弥漫,瀚海龙城都在战斗的气息中。两军的鼓声和号角隐隐传来,四周的旗帜隐约看不见。
昭君远嫁已有多年,戎狄之人无厌倦,和平不再。汉军在秋月之夜守卫边塞,胡骑在冰上夜渡河流。
河流横贯东西万余里,土地与京华截然不同。燕支山下春光少见,黄沙滩涂中没有流水。
金戈玉剑十年征战,红粉青楼充满怨恨之情。厌倦了在异乡久别重逢,秋来时愁苦听到捣衣声。

注释:

  1. 渔阳:指的是渔阳郡,位于今北京附近,古代边陲地区。
  2. 草腓:草木枯萎,形容秋季的景象。
  3. 朔气:北风,指寒冷的气息。
  4. 蓬杂:形容杂乱的样子。
  5. 习战:习惯于战争。
  6. 昭君:王昭君,汉代著名的美人,远嫁匈奴以求和平。
  7. 戎狄:指代北方的少数民族,如匈奴。
  8. 汉兵:指汉朝的军队。
  9. 河塞:河流的阻塞,形容地貌的广阔。
  10. 京华:指首都,指代长安(今西安)。
  11. 金戈玉剑:象征战争的武器。
  12. 红粉青楼:形容妓院和妓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屈同仙,唐代诗人,生平资料不详,但其诗歌风格多以抒情和描写战争为主,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诗作描绘了唐代边塞的战争与思乡之情,表现了士兵在战斗中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和平的渴望。诗中提到的昭君远嫁,更是反映了历史上因战争而造成的家庭离散。

诗歌鉴赏:

《燕歌行》是一首充满沉重色彩的边塞诗,诗人在描绘战争场景的同时,也表现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开篇即以“渔阳八月”引入,渔阳的草木枯黄象征着秋天的来临,也暗示了战争的惨烈与无情。接着,诗人通过对北方的描绘,展现了严酷的自然环境与战斗的紧张气氛。两军的鼓声隐约传来,让人感受到战争的迫切与悲凉。

诗中的“昭君远嫁”一语,既是历史典故的提及,也暗示了战争带来的离别与痛苦。汉兵的守卫与胡骑的夜渡河,展现了战士们在边疆的艰苦与坚守。“金戈玉剑十年征”,一方面表达了对战争的厌倦,另一方面则流露出对曾经美好生活的追忆。最后,诗人以“秋来愁听捣衣声”作为结尾,点明思乡之情,令人感到深深的孤独与无奈。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事的描绘,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思乡的愁苦,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君不见渔阳八月塞草腓:问读者是否看到渔阳的草木已经枯萎,暗示时间的流逝与战事的严酷。
  • 征人相对并思归:征战的士兵面对面,互相倾诉对故乡的思念。
  • 云和朔气连天黑:云层和北风的寒气笼罩,描绘了阴沉的天色。
  • 蓬杂惊沙散野飞:杂乱的蓬草与飞扬的沙尘,展示出战乱中的混乱场面。
  • 是时天地阴埃遍:此时天地间满是尘埃,暗示战争的普遍与无处不在。
  • 瀚海龙城皆习战:瀚海和龙城都是战争频繁之地,士兵们习惯了战斗。
  • 两军鼓角暗相闻:两军的鼓声和号角声隐隐传来,体现出战争的紧迫感。
  • 四面旌旗看不见:四周的旗帜因烟尘而模糊不清,象征战争的混乱。
  • 昭君远嫁已年多:提到王昭君,暗示和平的渴望与无奈。
  • 戎狄无厌不复和:敌人无厌倦,和平遥不可及。
  • 汉兵候月秋防塞:汉军在秋夜守卫边塞,描绘出坚守的情景。
  • 胡骑乘冰夜渡河:敌军在冰上夜渡河流,展示出敌人的侵袭。
  • 河塞东西万馀里:河流横贯万里,描绘出辽阔的地域。
  • 地与京华不相似:边疆与京城的差异,突显出战士的孤独。
  • 燕支山下少春晖:燕支山下春光微弱,暗示生机的缺失。
  • 黄沙碛里无流水:沙漠中没有流水,描绘出荒凉的环境。
  • 金戈玉剑十年征:战争持续十年,象征着士兵的疲惫。
  • 红粉青楼多怨情:妓院中的怨恨,体现了战争带来的痛苦。
  • 厌向殊乡久离别:厌倦了在异乡的生活,思乡之情愈发强烈。
  • 秋来愁听捣衣声:秋天来临,愁苦的捣衣声更显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金戈玉剑”比喻战争的残酷。
  • 拟人:将战争和自然现象赋予人性,让情感更为深刻。
  • 对仗:如“河塞东西万馀里”,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战争为背景,表现了士兵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和平的渴望,揭示了战争带来的离别与痛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草腓:象征生命的枯竭与战乱的肆虐。
  2. 鼓角:代表战斗的号召与紧迫性。
  3. 昭君:象征着牺牲与和平的追求。
  4. 金戈玉剑:象征战争的无情与士兵的疲惫。
  5. 捣衣声:代表思乡之情的深切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渔阳八月”中的“八月”指的是哪个季节?

    • A. 春季
    • B. 夏季
    • C. 秋季
    • D. 冬季
  2. 诗中提到的“昭君”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 A. 王嫱
    • B. 王昭君
    • C. 西施
    • D. 貂蝉
  3. “金戈玉剑”象征着什么?

    • A. 富贵
    • B. 和平
    • C. 战争
    • D. 家庭

答案

  1. C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崔颢的《黄鹤楼》
  • 高适的《燕歌行》

诗词对比

  • 《登鹳雀楼》与《燕歌行》同样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但前者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后者则更强调战争的残酷与人们的悲伤。
  • 《黄鹤楼》中对离别的感慨与《燕歌行》对战争离别的无奈相似,均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鉴赏辞典》

相关诗句

君不见渔阳八月塞草腓,征人相对并思归。下一句是什么

云和朔气连天黑,蓬杂惊沙散野飞。上一句是什么

云和朔气连天黑,蓬杂惊沙散野飞。下一句是什么

是时天地阴埃遍,上一句是什么

是时天地阴埃遍,下一句是什么

瀚海龙城皆习战。上一句是什么

瀚海龙城皆习战。下一句是什么

两军鼓角暗相闻,四面旌旗看不见。上一句是什么

两军鼓角暗相闻,四面旌旗看不见。下一句是什么

昭君远嫁已年多,戎狄无厌不复和。上一句是什么

昭君远嫁已年多,戎狄无厌不复和。下一句是什么

汉兵候月秋防塞,上一句是什么

汉兵候月秋防塞,下一句是什么

胡骑乘冰夜渡河。上一句是什么

胡骑乘冰夜渡河。下一句是什么

河塞东西万馀里,地与京华不相似。上一句是什么

河塞东西万馀里,地与京华不相似。下一句是什么

燕支山下少春晖,黄沙碛里无流水。上一句是什么

君不见渔阳八月塞草腓,下一句是什么

征人相对并思归。上一句是什么

征人相对并思归。下一句是什么

云和朔气连天黑,上一句是什么

云和朔气连天黑,下一句是什么

蓬杂惊沙散野飞。上一句是什么

蓬杂惊沙散野飞。下一句是什么

是时天地阴埃遍,上一句是什么

是时天地阴埃遍,下一句是什么

瀚海龙城皆习战。上一句是什么

瀚海龙城皆习战。下一句是什么

两军鼓角暗相闻,上一句是什么

两军鼓角暗相闻,下一句是什么

四面旌旗看不见。上一句是什么

四面旌旗看不见。下一句是什么

昭君远嫁已年多,上一句是什么

昭君远嫁已年多,下一句是什么

戎狄无厌不复和。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