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午菊有花遂与菖蒲同采》
时间: 2025-01-04 10:59:4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重午菊有花遂与菖蒲同采 朱翌 〔宋代〕
菖蒲秀端午,黄花作重阳。 万物各归行,半岁遥相望。 云何忽并开,相与同一觞。 仙人九节杖,东坡一枝香。 洗去仲夏热,如逢晚秋霜。 均是酒中物,俱使吾年长。 莫夸雨露私,勿笑草木狂。 登高阅竞渡,歹哉未渠央。
白话文翻译
菖蒲在端午时节茂盛,菊花则象征着重阳。 万物各自遵循其规律,半年时光彼此遥遥相望。 为何突然同时开放,共同品味同一杯酒。 仙人的九节杖,东坡的一枝香。 洗去仲夏的炎热,仿佛遇见了晚秋的霜。 都是酒中的佳品,都让我感到岁月的增长。 不要夸耀雨露的私情,不要嘲笑草木的狂放。 登高远望竞渡,哎呀,还未结束。
注释
- 菖蒲秀端午:菖蒲在端午节时茂盛,传统上端午节有挂菖蒲的习俗。
- 黄花作重阳:菊花在重阳节时盛开,重阳节有赏菊的习俗。
- 仙人九节杖:传说中的仙人使用的九节杖,象征长寿。
- 东坡一枝香:指苏轼(东坡)的诗文,其作品常带有清香之意。
- 歹哉未渠央:表示竞渡等活动还未结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朱翌(1097-1167),字无咎,号潜山,宋代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多表现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端午节,诗人观察到菖蒲和菊花同时开放,感叹自然界的和谐与美好,同时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菖蒲和菊花的描绘,展现了端午和重阳两个节日的特色,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和谐共生的赞美。诗中“万物各归行,半岁遥相望”一句,既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自然界万物各有其时,各有其美的哲理。诗人通过“仙人九节杖,东坡一枝香”等意象,进一步强化了诗歌的意境,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菖蒲秀端午,黄花作重阳:直接点明菖蒲和菊花分别与端午和重阳两个节日的关联。
- 万物各归行,半岁遥相望:表达自然界万物各有其时,半年时光彼此遥遥相望。
- 云何忽并开,相与同一觞:突然发现菖蒲和菊花同时开放,共同品味同一杯酒。
- 仙人九节杖,东坡一枝香:引入仙人和东坡的意象,增加诗歌的文化内涵。
- 洗去仲夏热,如逢晚秋霜:通过对比,表达了对自然变化的感受。
- 均是酒中物,俱使吾年长:酒中的佳品让人感到岁月的增长。
- 莫夸雨露私,勿笑草木狂:不要夸耀自然的恩赐,也不要嘲笑草木的狂放。
- 登高阅竞渡,歹哉未渠央:登高远望竞渡,感叹活动还未结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仙人九节杖”比喻长寿,“东坡一枝香”比喻诗文的清香。
- 对仗:如“菖蒲秀端午,黄花作重阳”中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菖蒲和菊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和谐共生的赞美,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菖蒲:象征端午节。
- 黄花:象征重阳节。
- 仙人九节杖:象征长寿。
- 东坡一枝香:象征诗文的清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两个节日分别是? A. 端午节和中秋节 B. 端午节和重阳节 C. 中秋节和重阳节 D. 春节和端午节
-
“仙人九节杖”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力量 B. 长寿 C. 智慧 D. 美丽
-
诗中提到的“东坡一枝香”指的是? A. 苏轼的诗文 B. 一种植物 C. 一种香料 D. 一种食物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同样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诗词对比:
- 与杜甫的《登高》对比,两者都表达了登高望远的情感,但朱翌的诗更注重自然和谐,而杜甫的诗则更多表现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朱翌的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
- 《苏轼诗选》:了解苏轼的诗文,有助于理解“东坡一枝香”的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