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顷入南华僧仲有诗为次其韵仲欲见予诗集 其二》
时间: 2025-01-19 20:48:2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顷入南华僧仲有诗为次其韵仲欲见予诗集 其二 朱翌 〔宋代〕 寺分三集易披寻,藏在名山意亦深。 但与止兹鸾凤友,共逃不学马牛襟。 年来惟以睡过夏,老去莫令诗呕心。 欲见文章须近北,太平风雅盛于今。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对于诗歌集的珍视和对于诗歌创作的态度。诗人认为,诗集如同分藏在名山的宝藏,意义深远。他宁愿与高雅的朋友为伍,也不愿与庸俗之人为伴。近年来,他更倾向于以睡眠度过夏天,而不愿让诗歌创作成为呕心沥血之事。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北方文学繁荣的向往,认为那里的文学风气比现在更为兴盛。
注释:
- 寺分三集:指诗集如同分藏在寺庙中的宝藏。
- 披寻:翻阅寻找。
- 止兹:停留在此。
- 鸾凤友:比喻高雅的朋友。
- 马牛襟:比喻庸俗之人。
- 呕心:形容创作诗歌时的辛苦。
- 太平风雅:指文学艺术的繁荣。
诗词背景: 朱翌是宋代诗人,其诗作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这首诗可能是诗人在访问南华寺时,受到僧仲的诗作启发而作。诗中反映了诗人对于诗歌创作的态度和对文学环境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诗集的珍视和对诗歌创作的态度,展现了诗人对高雅文学的追求和对庸俗环境的排斥。诗中“寺分三集易披寻”一句,以宝藏喻诗集,表达了诗人对诗歌的珍视。“但与止兹鸾凤友,共逃不学马牛襟”则表明了诗人宁愿与高雅之士为伍,也不愿与庸俗之人为伴的决心。最后两句“欲见文章须近北,太平风雅盛于今”则表达了对北方文学繁荣的向往,认为那里的文学风气比现在更为兴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文学的深刻理解和追求。
诗词解析:
- 首句“寺分三集易披寻”,以宝藏喻诗集,表达了诗人对诗歌的珍视。
- 次句“藏在名山意亦深”,进一步强调诗集的珍贵和深远意义。
- 第三句“但与止兹鸾凤友”,表明诗人宁愿与高雅之士为伍。
- 第四句“共逃不学马牛襟”,表达了对庸俗环境的排斥。
- 第五句“年来惟以睡过夏”,反映了诗人近年来的生活态度。
- 第六句“老去莫令诗呕心”,表明诗人不愿让诗歌创作成为呕心沥血之事。
- 最后两句“欲见文章须近北,太平风雅盛于今”,表达了对北方文学繁荣的向往。
意象分析:
- “寺分三集”:以宝藏喻诗集,表达了诗人对诗歌的珍视。
- “鸾凤友”:比喻高雅的朋友,体现了诗人对高雅文学的追求。
- “马牛襟”:比喻庸俗之人,表达了对庸俗环境的排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寺分三集”比喻的是什么? A. 宝藏 B. 诗集 C. 书籍 D. 文物
- “鸾凤友”在诗中比喻的是什么? A. 高雅的朋友 B. 庸俗之人 C. 诗人自己 D. 僧人
- 诗中“欲见文章须近北”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A. 南方文学 B. 北方文学 C. 西方文学 D. 东方文学 答案: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文学的追求。
- 王安石《泊船瓜洲》:反映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文学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朱翌的这首诗与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都表达了诗人对文学的追求和对高雅文学的向往。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则更多地反映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文学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朱翌及其他宋代诗人的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宋代诗歌。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有助于理解朱翌诗歌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