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院西轩见芍药两枝追想吉祥赏花慨然有感》

时间: 2025-01-21 09:58:34

烘帘微照自生光,吹面轻风与送香。

谁把金刀收绝艳,醉红深浅上钗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烘帘微照自生光,吹面轻风与送香。谁把金刀收绝艳,醉红深浅上钗梁。

白话文翻译:

窗帘微微透光,自然发出光芒,轻风拂面,带来花香。是谁用金刀收藏了这绝美的花朵,使得醉人的红色深浅不一地映在钗梁上。

注释:

  • 烘帘:指透过窗帘的光线。
  • 微照:微弱的光照。
  • 自生光:自然发出的光芒。
  • 吹面轻风:轻风拂面。
  • 与送香:伴随着花香。
  • 金刀:比喻精巧的手法。
  • 收绝艳:收藏或捕捉这绝美的景象。
  • 醉红:形容花朵的红色鲜艳如醉。
  • 深浅上钗梁:形容花朵的颜色深浅不一,映在钗梁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北宋文学家、书法家。他的诗文风格清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此诗可能是在观赏芍药花时,回忆起在吉祥寺赏花的情景,感慨而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在华严院西轩观赏芍药花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花朵的美丽和香气的迷人,同时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芍药花的美丽和香气的迷人。首句“烘帘微照自生光”,以窗帘透光为背景,营造了一种温馨而宁静的氛围。次句“吹面轻风与送香”,通过轻风和花香,增强了这种宁静和愉悦的感觉。后两句“谁把金刀收绝艳,醉红深浅上钗梁”,则通过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芍药花的绝美和色彩的丰富,同时也表达了对这种美的珍视和怀念。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烘帘微照”描绘了一个温馨的场景,而“自生光”则赋予了这个场景以生命和活力。
  • 次句“吹面轻风与送香”,通过轻风和花香,增强了这种宁静和愉悦的感觉。
  • 后两句通过“金刀收绝艳”和“醉红深浅上钗梁”,展现了芍药花的绝美和色彩的丰富,同时也表达了对这种美的珍视和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金刀收绝艳”中的“金刀”比喻精巧的手法,用来捕捉和收藏这绝美的景象。
  • 拟人:“自生光”赋予了光线以生命和活力,使其显得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优美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芍药花美丽和香气的欣赏,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烘帘:透过窗帘的光线,营造温馨的氛围。
  • 轻风:轻风拂面,带来花香,增强宁静和愉悦的感觉。
  • 金刀:比喻精巧的手法,用来捕捉和收藏绝美的景象。
  • 醉红:形容花朵的红色鲜艳如醉,展现了花朵的美丽和色彩的丰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烘帘微照自生光”描绘了什么场景? A. 阳光明媚的白天 B. 温馨宁静的室内 C. 热闹的市集 D. 寂静的夜晚

  2. “吹面轻风与送香”中的“与送香”指的是什么? A. 轻风带来了花香 B. 轻风和花香一起飘来 C. 轻风和花香相互呼应 D. 轻风和花香相互竞争

  3. “谁把金刀收绝艳”中的“金刀”比喻什么? A. 精巧的手法 B. 珍贵的宝刀 C. 美丽的花朵 D. 高超的技艺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这首诗也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蔡襄的诗有相似的情感基调。
  • 王安石《泊船瓜洲》: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与蔡襄的诗在表达对自然美的赞美上有相似之处。

诗词对比:

  • 蔡襄的这首诗与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在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上有相似之处,但苏轼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人生变迁的感慨。
  • 与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相比,蔡襄的诗更加注重对自然美的细腻描绘,而王安石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蔡襄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蔡襄诗歌的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