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书幽居事五首 其四》

时间: 2025-01-01 14:52:07

贫困虽终老,胸中尚浩然。

直令头抢地,未害鼻撩天。

种菜悭三亩,苫茅仅数椽。

布衾常不暖,夜夜亦安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贫困虽终老,胸中尚浩然。
直令头抢地,未害鼻撩天。
种菜悭三亩,苫茅仅数椽。
布衾常不暖,夜夜亦安眠。

白话文翻译:

虽然我贫困到老,却依然心胸宽广。
即使头颅埋在地里,也未曾妨碍我仰望天空。
种菜只节省了三亩地,屋顶的茅草仅有几片。
布被常常不够暖,但我夜夜都能安然入睡。

注释:

字词注释:

  • 贫困:生活贫穷,缺乏物质财富。
  • 浩然:形容胸怀壮志,气魄豪迈。
  • 直令:直至,甚至。
  • 抢地:头埋在地上,形容艰辛的生活。
  • 鼻撩天:抬头仰望天空。
  • :节省,省略。
  • 苫茅:茅草,用于遮盖屋顶的材料。
  • 布衾:用布做的被子。
  • 夜夜:每晚。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直接引用的历史典故,但表达的精神与中国古代文人强调的“高洁志趣”相吻合,体现了士人不畏艰难的气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文学家。其一生经历了国家的沦陷与民众的苦难,作品多反映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他的诗词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尤其擅长抒发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晚年,陆游生活贫困,但心中依旧怀有理想和信念。诗中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态度,尽管物质匮乏,他依然保持着内心的富足与安宁,对理想的坚持和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陆游在贫困中依然保持的高洁志趣与内心的宁静。表面上看,诗中描述了物质的匮乏:贫困、简陋的居住环境,甚至冬天的被子都不够暖和,这些都反映了诗人生活的艰辛。然而,诗的情感却并不消沉,反而流露出一种豁达与乐观。

首句“贫困虽终老,胸中尚浩然。”既承认了现实的困境,又强调了精神的丰盈。陆游通过对比,传递出一种虽然身处逆境,却依然能够保持高尚情操的力量。接下来的几句,诗人用“直令头抢地,未害鼻撩天”形象地表达了在艰苦的生活中,他依然不忘仰望星空,心怀理想。这种不屈的精神深深感染人心,给人以力量。

最后两句“布衾常不暖,夜夜亦安眠。”则是对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尽管生活条件拮据,但他依然能够安然入睡,显示了他对生活的满足与淡然。整首诗在平淡中见深刻,既有对现实的反思,也有对理想的坚定,充分体现了陆游作为一位文学家和爱国者的崇高品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贫困虽终老,胸中尚浩然。

    • 生活虽然贫困到老,但内心依然宽广和充满气魄。
  2. 直令头抢地,未害鼻撩天。

    • 即使生活艰辛,埋头于劳作,依然能够仰望天空,保持理想。
  3. 种菜悭三亩,苫茅仅数椽。

    • 种菜节省了三亩地,居所简陋,只有几片茅草。
  4. 布衾常不暖,夜夜亦安眠。

    • 被子常常不够暖和,但每晚仍能安然入睡,体现一种淡泊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之间形成对比,如“贫困”与“浩然”,“头抢地”与“鼻撩天”。
  • 比喻:将生活的艰辛与内心的理想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的精神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在贫困和艰难的生活中,依然保持理想与志趣的精神,强调内心的富足与从容,反映了陆游作为一位士人的高尚品德。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贫困:象征生活的艰辛与困扰。
  • 浩然:象征高尚的情操与坚定的理想。
  • 头抢地:象征苦涩的生活与辛劳。
  • 鼻撩天:象征渴望与梦想。
  • 布衾:象征生活的简陋与艰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陆游生活在哪个朝代?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2. 诗中提到的“胸中尚浩然”指的是什么?
    A. 物质财富
    B. 高尚的情操
    C. 艰苦的生活

  3. 诗中“布衾常不暖”主要表达了什么?
    A. 生活的富足
    B. 生活的艰辛
    C. 生活的快乐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同样表达了对生活艰辛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
  • 王维的《终南山》:描绘隐居生活中的宁静与自得。

诗词对比:

  • 陆游与陶渊明:两位诗人都强调超然的生活态度,但陆游在面对国家沦陷时更多的是忧国忧民的情怀,而陶渊明则更侧重个人的隐逸与自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陆游诗文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