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江月
李之仪 〔宋代〕
醉透香浓斗帐,灯深月浅回廊。
当时背面两伥伥。何况临风怀想。
舞柳经春只瘦,游丝到地能长。
鸳鸯半调已无肠。忍把么弦再上。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醉酒后在灯下和月光中回忆往事的情景。醉意浓厚,香气四溢的帐篷内,灯光微弱,月光洒落在回廊上。回想往昔,心中更添思念。春天的柳树舞动得瘦弱,春风中飘浮的丝线延绵不断。鸳鸯的歌声半途而废,心中不禁感到伤感,难忍再把琴弦拨动。
注释:
- 醉透香浓斗帐:形容在酒醉后,香气四溢的帐篷中,感受气氛浓厚。
- 灯深月浅:灯光昏暗,而月光则显得微弱。
- 伥伥:形容孤独的样子,指两旁的陪伴或者回忆中的人。
- 临风怀想:在风中回忆,感慨万千。
- 舞柳:指春天柳树的摇动,象征春天的气息。
- 游丝:指在春风中飘荡的细丝,象征柔情的缠绵。
- 鸳鸯:比喻情侣或爱的象征,半调即无肠,意味着感情的失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之仪,宋代诗人,字惟达,号梅溪。他生于南宋,因其诗词风格清新、婉约,受到当时文人的推崇。他的作品多描写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色,融入了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
创作背景:
《西江月》创作于李之仪的生活经历与情感之中,反映了他对爱情的渴望与失落。诗中描绘的场景充满了春天的气息,表现了作者在感情上的细腻感受和人生的沉思。
诗歌鉴赏:
《西江月》是一首充满感伤的词,展现了李之仪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爱情的惆怅。全词通过细腻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浓厚的情感氛围。开头“醉透香浓斗帐”传达出一种沉醉于美好的氛围,而“灯深月浅”则暗示了作者心中淡淡的忧伤。随着词句的推进,回忆的情感愈发浓烈,词人对往昔的情景愈发清晰,却又充满无奈。
“舞柳经春只瘦”一句中,春天柳树的摇曳暗示着生命的脆弱与短暂,正如人们的情感一样,时光荏苒,难以挽留。而“游丝到地能长”则象征着思念的延续,即使身处异地,心中的情感依旧如丝般缠绵。
结尾部分“鸳鸯半调已无肠”,更是将思念的情绪推向高潮,鸳鸯的歌声中透出深深的伤感,词人内心的挣扎与渴望令人动容,表现了对爱情的无奈和对生活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醉透香浓斗帐:醉酒后的迷醉状态,香气浓郁的环境。
- 灯深月浅回廊:描绘夜色中的幽静,灯光微弱,月光稀薄。
- 当时背面两伥伥:回忆起过去的情景,心中孤独。
- 何况临风怀想:在风中更加思念过去的美好。
- 舞柳经春只瘦:春天的柳树摇曳,象征生命的脆弱。
- 游丝到地能长:思念如丝,延绵不断。
- 鸳鸯半调已无肠:爱意未尽,感情已失,难以自持。
- 忍把么弦再上:即使心中不愿,仍然忍不住想要再奏琴音。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思念比作游丝,形象生动。
- 拟人:舞柳和鸳鸯的描写,使自然界充满情感。
- 对仗:如“醉透香浓”与“灯深月浅”,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表现了对往昔爱情的追忆与感慨,展现了人们在感情上的脆弱与执着,同时也暗示了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香浓:象征着温暖与迷醉的情感。
- 月光:象征孤独与思念的情绪。
- 柳树:春天的象征,代表生命的脆弱。
- 游丝:思念的象征,细腻而缠绵。
- 鸳鸯:爱情的象征,传达出深切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词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李之仪
- C. 苏轼
-
“舞柳经春只瘦”中的“舞柳”象征什么?
- A. 秋天
- B. 春天
- C. 冬天
-
本词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 A. 欢乐
- B. 思念与感伤
- C. 愤怒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 《相见欢》 -李煜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同样描写月夜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与感慨,具有类似的情感基调。
- 《相见欢》:李煜在这首词中表达了对往日爱情的怀念与无奈,风格与《西江月》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李之仪诗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