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九十日春都过了》
时间: 2025-01-19 18:04:4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江仙·九十日春都过了
作者:李之仪
九十日春都过了,
寻常偶到江皋。
水容山态两相饶。
草平天一色,
风暖燕双高。
酒病厌厌何计那,
飞红更送无聊。
莺声犹似耳边娇。
难回巫峡梦,
空恨武陵桃。
白话文翻译
春天已经过去九十天了,
今天偶然来到江边。
水面和山色相映成趣。
草地平坦,天色一片蔚蓝,
暖风吹来,双燕高飞。
我因酒醉而感到厌倦,
漫天飞舞的花瓣更添烦闷。
黄莺的歌声依旧在耳边回响,
难以再回到巫峡的美梦,
只剩下对武陵桃花的空恨。
注释
- 江皋:江边,岸边。
- 水容山态:水的容貌与山的姿态。
- 草平天一色:草地平坦,天空一片蔚蓝,形容景色优美。
- 酒病:因饮酒而产生的烦恼或厌倦。
- 飞红:指飞舞的花瓣。
- 莺声:黄莺的叫声。
- 巫峡:巫山的峡谷,象征美好的回忆。
- 武陵桃:武陵桃花,典指陶渊明所描绘的桃花源,象征理想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之仪,字子仪,号少山,宋代诗人,擅长词、诗,作品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李之仪的诗词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此阕词写于春天的季节更替之际,诗人感受到春日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结合自身的心境,表达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诗歌鉴赏
《临江仙·九十日春都过了》是一首充满春日气息和个人思绪的词作。开篇即以“九十日春都过了”点明时令,诗人在春日的尾声忍不住感慨岁月的流逝。接着,他描绘了眼前的江边景色,水与山相映成趣,草地与蓝天融为一体,展现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随着暖风的吹拂,双燕高飞,诗人感受到的却是酒后的厌倦和无聊,似乎与这美好的自然风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表现个人情感时,诗人用“酒病厌厌何计那”来展现他内心的苦闷与无奈,飞舞的花瓣又加重了这种无聊的感觉。接下来的“莺声犹似耳边娇”,则是对美好事物的留恋,然而,最后一句“难回巫峡梦,空恨武陵桃”更是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的失落结合在一起,让人感受到深深的惆怅与无奈。
整首词在色彩和情感的对比中,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对美好回忆的追寻以及对现实无奈的哀叹,充满了哲理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九十日春都过了:春天已经过去九十天,表现时间的流逝。
- 寻常偶到江皋:偶尔来到江边,暗示一种随意的心态。
- 水容山态两相饶:水和山的美景相互映衬,营造出和谐的自然之美。
- 草平天一色:草地平坦,天色一片蔚蓝,描绘春日的美丽。
- 风暖燕双高:暖风吹拂,双燕高飞,象征春天的到来与生机。
- 酒病厌厌何计那:因饮酒而感到厌倦,暗示内心的不快。
- 飞红更送无聊:飞舞的花瓣更增添了无聊的情绪。
- 莺声犹似耳边娇:黄莺的歌声依旧在耳边回荡,体现对美好事物的留恋。
- 难回巫峡梦:难以回到巫峡的美好梦境,表现对理想的追寻。
- 空恨武陵桃:对武陵桃花的空虚惋惜,象征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个人心情相结合,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 对仗:如“酒病厌厌何计那,飞红更送无聊”,对仗工整,增强了音韵美。
- 拟人:将莺声形容为“耳边娇”,增加了情感的亲切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春日的美景与个人的心情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美好回忆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惆怅。
意象分析
重要意象:
- 春天:象征生命的复苏和希望。
- 江皋:代表自然环境与诗人心灵的归宿。
- 燕子:象征春天的到来与自由。
- 莺声:代表美好而又短暂的记忆。
- 武陵桃:象征理想的生活与美好的愿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九十日春都过了”意味着什么? A. 春天刚开始
B. 春天已经过去很久
C. 春天没有来 -
“草平天一色”中“天一色”指的是什么? A. 天空的颜色
B. 草地的颜色
C. 江水的颜色 -
诗人对“酒病”的态度是? A. 感到快乐
B. 感到厌倦
C. 感到无聊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描绘春天的江景和人生感慨。
- 《渔舟唱晚》:王维,表达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
诗词对比:
- 李之仪《临江仙》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两者都描写了春天的自然景色,但李之仪更侧重于内心感受的表达,而张若虚则强调自然的和谐美。两者在意境和情感上有相辅相成之处,但风格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之仪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