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对流萤作》

时间: 2025-01-04 13:29:02

月暗竹亭幽,萤光拂席流。

还思故园夜,更度一年秋。

自惬观书兴,何惭秉烛游。

府中徒冉冉,明发好归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月暗竹亭幽,萤光拂席流。
还思故园夜,更度一年秋。
自惬观书兴,何惭秉烛游。
府中徒冉冉,明发好归休。

白话文翻译

月色昏暗,竹亭显得幽静,萤火虫的光芒轻轻拂过坐席流动。
我依然思念故乡的夜晚,转眼又是一个秋天。
我自得其乐于读书的兴致,何必为举烛游玩而感到羞愧。
府中的时光慢慢流逝,明天我就可以回去休息了。

注释

字词注释:

  • 月暗:月光昏暗。
  • 竹亭:用竹子搭建的小亭子。
  • :幽静、宁静。
  • 萤光:萤火虫的光芒。
  • :轻轻擦拭、掠过。
  • :坐席、垫子。
  • 还思:仍然思念。
  • 故园:故乡。
  • 自惬:自得其乐。
  • 观书兴:读书的兴致。
  • 何惭:何必感到羞愧。
  • 府中:家中。
  • 徒冉冉:时光缓慢流逝。
  • 明发:明天的到来。

典故解析: 没有特别的典故,但“故园”常常象征着思乡之情,而“秋”则寓意着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年-791年),字子云,唐代诗人,仕途不顺,晚年隐居,诗风清新自然,以山水田园诗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韦应物隐居的日子,表达了他在幽静的环境中,思念故乡和亲人,感受岁月流逝的情感。诗中透露出对读书生活的自得与对归家的向往。

诗歌鉴赏

《夜对流萤作》是一首典型的唐代田园诗,体现了韦应物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诗的开头通过描绘“月暗竹亭幽”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月光微弱,竹亭显得幽静,给人一种孤独而又宁静的感觉。接着,诗人提到流萤的光芒,营造出一种柔和而梦幻的意境,流萤的光点如同流星般闪烁,给夜晚增添了一份活力。

在思念故乡的描写中,诗人心中满是对故园的眷恋与思念,尤其在“更度一年秋”的句子中,表现出时光的无情和对故乡的深切情感。接下来的“自惬观书兴”则转向内心的宁静与自得,诗人在幽静的环境中,享受着读书的乐趣,表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仿佛在对抗外界的纷扰。

最后两句“府中徒冉冉,明发好归休”则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归家的渴望,府中的时光虽慢,却让人更加珍惜每一刻的安宁。整体来看,诗的情感深邃而细腻,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哲学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月暗竹亭幽:昏暗的月光洒在幽静的竹亭上,描绘出了一幅静谧的夜景。
  2. 萤光拂席流:萤火虫的光点轻轻掠过坐席,增添了几分灵动和生机。
  3. 还思故园夜:诗人不禁想起故乡的夜晚,表现出浓厚的思乡之情。
  4. 更度一年秋:时间飞逝,转眼又是一个秋天,感慨岁月的流逝。
  5. 自惬观书兴:我沉浸在读书的乐趣中,表示内心的满足。
  6. 何惭秉烛游:即使举烛夜游也无所畏惧,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洒脱态度。
  7. 府中徒冉冉:在家中时光缓缓流逝,感受到生活的平淡与安详。
  8. 明发好归休:期待明天的到来,渴望回家休息,表达了对归家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暗与竹亭结合,增强了意境的幽静。
  • 拟人:萤光“拂席”,给萤火虫赋予了生动的动作,增加了画面感。
  • 对仗:如“自惬观书兴,何惭秉烛游”,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宁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满足,体现了一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人生态度。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出内心的安宁与自足,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感悟和对归属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暗:象征孤独与宁静。
  • 竹亭:体现自然与人文的结合,代表一种隐逸生活的理想。
  • 萤光:象征生命的闪烁与希望,带来温暖的光亮。
  • 故园:代表家乡的温暖与情感依托,寄托了思乡之情。
  • :象征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增添了感伤的情绪。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月暗竹亭幽”表达了怎样的情景? A. 昏暗的夜晚
    B. 热闹的集市
    C. 明亮的白昼

  2. 诗人对故乡的感情是怎样的? A. 无所谓
    B. 思念与眷恋
    C. 愤怒与失望

  3. 诗中的“自惬观书兴”指的是什么? A. 读书的乐趣
    B. 旅行的兴致
    C. 玩乐的心情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韦应物的《夜对流萤作》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韦应物更注重自然的描绘与内心的安宁,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出对亲人的思念与生活的无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