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郎归》

时间: 2025-01-01 15:57:10

檐头风珮响丁东。

帘疏烛影红。

秋千人散月溶溶。

楼台花气中。

春酒醒,夜寒浓。

绣衾谁与同。

只愁梦短不相逢。

觉来罗帐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阮郎归 曹组 〔宋代〕 檐头风珮响丁东。帘疏烛影红。秋千人散月溶溶。楼台花气中。春酒醒,夜寒浓。绣衾谁与同。只愁梦短不相逢。觉来罗帐空。

白话文翻译:

屋檐下的风铃发出清脆的响声,稀疏的帘子透出红色的烛光。秋千旁的人们已经散去,月光如水,楼台间弥漫着花香。春酒已醒,夜寒渐浓,绣被中空无一人。只怕梦境短暂,无法相逢,醒来时罗帐内依旧空空如也。

注释:

  • 檐头风珮:挂在屋檐下的风铃。
  • 丁东:形容风铃声清脆。
  • 帘疏:帘子稀疏,透光。
  • 烛影红:烛光映照下,影子呈现红色。
  • 月溶溶:形容月光柔和如水。
  • 花气:花香。
  • 春酒醒:指饮酒后的醉意消退。
  • 绣衾:绣花的被子。
  • 觉来:醒来。
  • 罗帐空:指床上无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组,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婉约细腻著称。此诗可能创作于一个春夜,诗人独自一人,感受到夜晚的寂静与孤独。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夜的景象,诗人通过风铃、烛光、月光、花香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孤寂而美丽的氛围。诗中透露出诗人对离别或孤独的感慨,以及对梦境与现实的对比。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春夜的静谧景象,通过风铃的响声、烛光的映照、月光的柔和和花香的弥漫,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夜晚。诗中的“秋千人散”和“绣衾谁与同”表达了诗人的孤独感,而“只愁梦短不相逢”则透露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现实的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展现了宋代婉约诗的典型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檐头风珮响丁东”:风铃的响声清脆,为夜晚增添了一丝动感。
  • “帘疏烛影红”:烛光透过稀疏的帘子,映照出红色的影子,营造出温暖的氛围。
  • “秋千人散月溶溶”:秋千旁的人们已经散去,月光如水,柔和而宁静。
  • “楼台花气中”:楼台间弥漫着花香,增添了夜晚的芬芳。
  • “春酒醒,夜寒浓”:酒意消退,夜寒渐浓,诗人感受到夜晚的凉意。
  • “绣衾谁与同”:绣被中空无一人,表达了诗人的孤独。
  • “只愁梦短不相逢”:担心梦境短暂,无法与思念的人相逢。
  • “觉来罗帐空”:醒来时,床上依旧空空如也,现实与梦境的对比更加深了诗人的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月溶溶”比喻月光柔和如水。
  • 拟人:“风珮响丁东”赋予风铃以生命,使其发出响声。
  • 对仗:“檐头风珮响丁东”与“帘疏烛影红”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孤独与思念。诗人通过对夜晚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在春夜中的孤独感受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诗中的梦境与现实的对比,加深了诗人的情感表达,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意象分析:

  • 风珮:风铃的响声,增添了夜晚的动感。
  • 烛影:烛光映照下的红色影子,营造出温暖的氛围。
  • 月溶溶:柔和的月光,增添了夜晚的宁静。
  • 花气:花香,增添了夜晚的芬芳。
  • 绣衾:绣花的被子,象征着温暖与陪伴。
  • 罗帐空:床上无人,象征着孤独与寂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檐头风珮响丁东”形容的是什么声音? A. 风铃声 B. 钟声 C. 鸟鸣声 D. 水声

  2. “秋千人散月溶溶”中的“月溶溶”比喻的是什么? A. 月光柔和 B. 月光明亮 C. 月光寒冷 D. 月光稀疏

  3. 诗中的“绣衾谁与同”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孤独 C. 愤怒 D. 惊讶

答案: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描绘了夜晚的孤独与思念。
  •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诗词对比:

  • 曹组的《阮郎归》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描绘了夜晚的孤独与思念,但曹组的诗更加注重意象的细腻描绘,而李清照的诗则更加注重情感的直接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曹组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赏析。
  • 《李清照词选》:收录了李清照的词作,可以与曹组的诗作进行对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