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点绛唇 曹组 〔宋代〕 一片南云,定知来做巫山雨。歌声才度。只向风中住。恼乱襄王,无限牵情处。长天暮。又还飞去。目断阳台路。
白话文翻译:
一片南方的云彩,想必会化作巫山的雨。歌声刚刚响起,便随风停留。这情景让襄王心烦意乱,无限深情地牵挂。天色已晚,云彩又飘走了。目光断绝了通往阳台的路。
注释:
- 南云:指南方的云彩。
- 巫山雨:指巫山神女的传说,神女化为云雨。
- 歌声才度:歌声刚刚响起。
- 只向风中住:歌声随风停留。
- 恼乱襄王:指楚襄王因神女而心烦意乱。
- 无限牵情处:指襄王对神女的深情牵挂。
- 长天暮:天色已晚。
- 又还飞去:云彩又飘走了。
- 目断阳台路:目光断绝了通往阳台的路,阳台为神女所居之处。
典故解析:
- 巫山雨:出自宋玉《高唐赋》,讲述楚怀王梦见巫山神女,神女自称“旦为朝云,暮为行雨”。
- 襄王:指楚襄王,楚怀王之子,继承了父亲对神女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组,字元宠,宋代诗人,其诗多写景抒情,风格清新自然。此诗借用巫山神女的典故,表达了对远方情人的思念之情。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作者思念远方情人时所作,借用巫山神女的传说,抒发自己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南云、巫山雨为意象,借用巫山神女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远方情人的深切思念。诗中“一片南云”与“定知来做巫山雨”相映成趣,展现了云雨变换的美丽景象,同时也隐喻了情感的变幻莫测。“歌声才度,只向风中住”则进一步以歌声随风停留的意象,加深了情感的缠绵悱恻。最后,“长天暮,又还飞去,目断阳台路”则以天色已晚、云彩飘走、目光断绝的景象,表达了情感的无处寄托和深深的无奈。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片南云”:开篇即以南方的云彩为意象,引出下文的巫山雨。
- “定知来做巫山雨”:暗示云彩将化作巫山的雨,借用神女传说。
- “歌声才度”:歌声刚刚响起,增添了诗的动感。
- “只向风中住”:歌声随风停留,表达了情感的缠绵。
- “恼乱襄王”:借用襄王的典故,表达情感的烦乱。
- “无限牵情处”:强调情感的深切和牵挂。
- “长天暮”:天色已晚,增添了诗的哀愁。
- “又还飞去”:云彩飘走,象征情感的无处寄托。
- “目断阳台路”:目光断绝了通往阳台的路,表达了情感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一片南云”比喻情感的飘渺不定。
- 拟人:“歌声才度,只向风中住”赋予歌声以人的动作,增添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长天暮,又还飞去”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远方情人的深切思念和无奈之情。通过南云、巫山雨、歌声等意象,以及襄王的典故,展现了情感的缠绵悱恻和无处寄托的无奈。
意象分析:
- 南云:象征情感的飘渺不定。
- 巫山雨:借用神女传说,象征情感的变幻莫测。
- 歌声:象征情感的缠绵悱恻。
- 长天暮:象征情感的哀愁和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一片南云”比喻了什么? A. 情感的飘渺不定 B. 情感的深切 C. 情感的无奈 答案:A
-
“巫山雨”出自哪个典故? A. 《高唐赋》 B. 《离骚》 C. 《诗经》 答案:A
-
诗中“恼乱襄王”借用了哪个历史人物的典故? A. 楚怀王 B. 楚襄王 C. 宋玉 答案:B
-
诗的最后一句“目断阳台路”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情感的深切 B. 情感的无奈 C. 情感的缠绵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表达了离别之苦。
- 杜牧《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描绘了秋夜的寂寥。
诗词对比:
- 曹组《点绛唇》与李清照《如梦令》:两者都以云雨为意象,但曹组表达的是对远方情人的思念,而李清照则表达了对逝去爱情的回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曹组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唐宋词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唐宋词的详细鉴赏,有助于深入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