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忆江南 其三
原文展示:
江南好,虎阜更如何。
短簿祠前罗袜浅,
真娘墓上绣茵多。
夜月听笙歌。
白话文翻译:
江南美丽,虎阜又如何呢?
在短簿祠前,女子的罗袜轻薄而浅;
在真娘的墓上,绣制的垫子格外丰盛。
夜晚的月光下,我听见笙歌阵阵。
注释:
- 江南:指长江以南的地区,以风景秀丽而著称。
- 虎阜:可能指的是某个山丘或高地,象征着险峻与美丽的结合。
- 短簿:指的是一种轻薄的衣物,通常用于描写女子的穿着。
- 真娘:可能是指某位历史或神话中的人物,墓中有绣品,表示尊崇。
- 笙歌:指的是笙乐和歌声,体现了夜晚的幽美气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董俞,清代诗人,作品多表现对江南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的热爱,风格清新流畅。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清代,反映了诗人对江南美景的眷恋和对历史人物的怀念,表达了在美丽江南夜晚的感慨与思索。
诗歌鉴赏:
《忆江南 其三》是董俞描绘江南美景的一首佳作。诗中通过对江南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厚谊。开篇“江南好,虎阜更如何”,即以一种提问的方式引入,暗示了对江南美好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接下来的“短簿祠前罗袜浅”,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江南女子的优雅与柔美,仿佛让人感受到那种轻盈的气息。
“真娘墓上绣茵多”,则将注意力转移到历史人物的墓前,体现了对历史和文化的敬仰。最后一句“夜月听笙歌”,将整个意境推向高潮,夜晚的月光与音乐交织,营造出一种既美丽又惆怅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江南过去的故事与情感。
整首诗融合了自然与人文,情感与景色,展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与深刻的情感,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江南好,虎阜更如何”:开篇直接引出主题,表达对江南美景的赞美。
- “短簿祠前罗袜浅”:描绘女子的轻盈,体现江南的灵动与美丽。
- “真娘墓上绣茵多”:通过历史人物的墓,表达对过去的追忆与敬仰。
- “夜月听笙歌”:夜晚的宁静与音乐交织,构建出一种氛围,充满情感的共鸣。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比喻与拟人等手法,如“夜月听笙歌”,赋予了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江南自然景色与历史人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对历史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江南深厚的情感。
意象分析:
- 江南:象征着美丽与繁荣。
- 虎阜:代表着壮丽的自然风光。
- 罗袜:体现了女子的柔美与轻盈。
- 真娘墓:象征着历史与文化的沉淀。
- 夜月:象征着宁静与思索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虎阜”指的是? A. 一座城市
B. 一座山丘
C. 一条河流 -
“短簿祠前罗袜浅”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A. 男子的英勇
B. 女子的优雅
C. 自然的壮丽 -
诗中最后一句描绘了什么意境? A. 热闹的集市
B. 宁静的夜晚与音乐
C. 美丽的花园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忆江南》:其他作者的同名诗作,风格与主题相近。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名篇,描绘江南美景,情感深邃。
诗词对比:
- 比较董俞的《忆江南》与李白的《庐山谣》,两者均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但前者更注重细腻的情感描写,后者则更倾向于壮阔的豪情。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对董俞及其作品的分析。
- 《江南诗词鉴赏》:关于江南诗歌的主题与风格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