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竹溪三诗·戊辰二月六日》

时间: 2025-01-06 04:57:32

礮车云怒激狂澜,只作禅家露电观。

抽得元身闲处着,免他冷眼静中看。

买山深悔于城近,逃席何须待酒阑。

昔美少年今皓白,懒从日者问支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礮车云怒激狂澜,只作禅家露电观。
抽得元身闲处着,免他冷眼静中看。
买山深悔于城近,逃席何须待酒阑。
昔美少年今皓白,懒从日者问支干。

白话文翻译:

火车的烟云像怒涛般激荡,只能作禅宗的电光照见。
抽身而出,安闲地处在一旁,不必惧怕他人冷眼旁观。
后悔买山太近城市,逃避繁华何必等到酒席散尽。
曾经英俊少年如今已是皓白,懒得向日光下的人询问他的经历。

注释:

  • 礮车:火车,形容快速的交通工具。
  • 狂澜:激荡的波涛,形容情势的急迫。
  • 禅家:指禅宗,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觉悟。
  • 元身:本体,真实的自我。
  • 买山:指购买山地或隐居之所。
  • 酒阑:酒席结束。
  • 皓白:形容头发变白,暗示年龄的增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仲明,号景韶,南宋诗人、词人、画家,仕途坎坷,最终在政治斗争中失败,隐居山林。他的诗风豪放,善于抒发情感,常以山水自然为题材。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戊辰年二月,可能反映了诗人在外界压力(如政治动荡、生活困扰)下的内心感受。诗中表现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浮华世界的厌倦。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和竹溪三诗·戊辰二月六日》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古诗,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反思,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首句“礮车云怒激狂澜”以生动的意象揭示了外部世界的纷扰与激情,表明诗人对现实的敏感和不满。然而,随后的“只作禅家露电观”,则暗示了一种超然的态度,表明他寻求内心的宁静与自在。

在中间部分,诗人通过“抽得元身闲处着,免他冷眼静中看”,表达了对世俗眼光的无所谓,强调内心的宁静的重要性。诗人对“买山深悔于城近”的自省,揭示了他对生活选择的反思与后悔。最后一句“昔美少年今皓白”,不仅是在感叹时光流逝,更是对人生无常的深刻领悟。

整首诗在情感上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哲理的深邃,使人反思生活的意义与价值,表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礮车云怒激狂澜:描绘火车的烟雾如怒涛般汹涌,暗示外部环境的混乱。
  2. 只作禅家露电观:禅宗的境界如同电光一闪,瞬间的领悟,表现出诗人内心的追求。
  3. 抽得元身闲处着:强调自我解脱,追求内心的安宁。
  4. 免他冷眼静中看:不在乎他人的看法,表现出一种洒脱。
  5. 买山深悔于城近:后悔选择了靠近城市的山,说明对尘世的逃避未彻底。
  6. 逃席何须待酒阑:逃避世俗生活,不必等到酒席结束才明白。
  7. 昔美少年今皓白:时间的流逝使得昔日的少年变得苍老,感叹人生的变化。
  8. 懒从日者问支干:不愿意向他人询问过往,表现出一种对往昔的懒惰和无所谓。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火车的烟云比作怒涛,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外部环境的动荡。
  • 对仗:如“买山深悔”与“逃席何须”,形成了和谐的音律美。
  • 排比:使用了多重的感叹与反思,增强了情感的力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浮华世俗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通过对人生的反思,展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宁静与超脱,强调了内心自我解脱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礮车:象征现代化与喧嚣,暗示社会的变化。
  • 禅家:象征内心的宁静与智慧,指向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 :隐喻逃避与归隐,象征自然的美好与心灵的安宁。
  • :代表世俗的欢愉与交际,暗示对浮华生活的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礮车云怒”中的“云”是指什么? A. 天空的云
    B. 火车的烟雾
    C. 心中的烦恼
    D. 禅宗的境界

  2. 诗中“昔美少年今皓白”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青春的怀念
    B. 对未来的期待
    C. 对财富的追求
    D. 对友情的珍惜

  3. “买山深悔于城近”反映了诗人的什么心理? A. 对城市生活的厌倦
    B. 对自然的向往
    C. 对人际关系的反思
    D. 对物质的追求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同样表现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对世俗的逃避。
  • 王维《山居秋暝》:表达了对山水生活的向往和自然的融洽。

诗词对比:

  • 刘克庄 vs. 王维:两人均表现了对自然的向往,但刘克庄更强调内心的解脱,而王维则倾向于自然景色的描绘与人我合一的境界。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刘克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