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杂兴四首》
作者:刘克庄
梁松帝婿拜堂下,
伏波将军坐受之。
汝虽自诧樊川侄,
吾未尝闻蔡克儿。
白话文翻译:
在梁松的女婿拜堂成亲时,伏波将军坐在一旁接受贺喜。你虽自认为是樊川的侄子,但我从未听说过蔡克儿的名声。
注释:
- 梁松:指梁松的女婿,可能是指当时的某位官员。
- 帝婿:指皇帝的女婿,泛指高官。
- 伏波将军:历史上有名的将领,象征武力与权威。
- 樊川:樊川是指古代的一个名士,常用于比喻某种身份。
- 蔡克儿:可能是指某位不为人知的名士,表示对其无知。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刘克庄,字景龙,号天池,宋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内容广泛,风格独特。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宋代,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习俗以及士人对于权势和名声的看法。
诗歌鉴赏:
《杂兴四首》通过对比描写,展现了权力和身份的复杂关系。诗中提到的梁松帝婿与伏波将军,象征着高官厚禄与武将的地位,暗含了士人对于权势的向往与批判。诗人以“汝虽自诧樊川侄”表达了对自夸身份的讽刺,反映了当时士人的虚荣心和对名声的追求。整首诗蕴含着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情世态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梁松帝婿拜堂下”:描绘婚礼场景,强调身世显赫。
- “伏波将军坐受之”:将军在此见证,暗示权威。
- “汝虽自诧樊川侄”:对自夸的讽刺,质疑其真实价值。
- “吾未尝闻蔡克儿”:强调对无名氏的不屑,表明诗人的立场。
-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身份的显赫与自夸的虚妄,突出主题。
- 象征:梁松与伏波象征权力与荣耀,代表当时士人的追求。
-
主题思想:对名声与权力的反思,揭示了社会上人人追逐名利却又常常无所作为的现象。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拜堂:象征着婚姻与家庭的结合,反映社会的传统。
- 将军:象征权力和军事威严,反映士人对权力的崇拜。
- 樊川与蔡克儿:分别代表显赫与平庸,揭示名声的相对性。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梁松帝婿”指的是:
A. 普通百姓
B. 高官的女婿
C. 武将 - 诗中提到的“伏波将军”象征什么?
A. 名声
B. 权威
C. 贫穷
- “梁松帝婿”指的是:
A. 普通百姓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杜甫的《春望》
-
诗词对比:
- 比较刘克庄与杜甫的诗作,两者均反映对社会现象的关怀,但刘克庄更侧重于权力与名声的关系,而杜甫则更关注民生疾苦。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克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