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村林太渊相访》

时间: 2025-01-06 04:50:01

不但亲传亦鲍参,妙年青乃过于蓝。

一斑昔已窥而见,三顾吾何德以堪。

之子凤兮真有种,汝曹犊耳可无惭。

自嫌老病难留客,只伴樗翁数刻谈。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不但亲传亦鲍参,妙年青乃过于蓝。
一斑昔已窥而见,三顾吾何德以堪。
之子凤兮真有种,汝曹犊耳可无惭。
自嫌老病难留客,只伴樗翁数刻谈。

白话文翻译:

这不仅是传授的亲密关系,还如鲍参般珍贵。
年轻的才华实在超出蓝田的美玉。
我早已略有了解,怎敢承受你们的三次光顾。
你们这些年轻人,真有才华,难道不应感到羞愧吗?
我自感年老体衰难以留客,便只能和樗翁聊上几句。

注释:

  • 鲍参:指鲍叔牙与管仲的友谊,形容深厚的情谊。
  • 妙年青:才华横溢的年轻人。
  • :这里比喻美玉,指珍贵的才华。
  • 一斑:指微小的了解或见识。
  • 三顾:比喻重视和尊重,源于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
  • 之子凤兮:比喻有才华的人,像凤鸟一样珍贵。
  • 樗翁:樗树下的老者,象征普通的谈话对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俊卿,号半山,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他的作品多反映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现实,风格浑厚典雅。

创作背景:此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社会变革之际。作者在渔村与友人相访,借此表达对年轻才俊的赞许,同时流露出对老年衰退的无奈与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刘克庄对年轻才俊的赞美与自我反思,展现出一种深厚的师道情怀。开篇便以亲密的关系与鲍参的友谊作比较,表明对彼此的珍视。诗中“妙年青乃过于蓝”一句,既是对年轻人才能的肯定,也隐含了对未来的期许。

随着诗意的深入,作者引用了“三顾”的典故,表达了对朋友光临的感激与自谦,反映出他对自身德行的怀疑。接着,他借“之子凤兮真有种”一语,直白地赞美年轻人的才华,揭示他们应有的责任和自觉,流露出对后辈的殷切期望。

结尾部分,诗人自觉年老体衰,难以留住来访的朋友,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他与樗翁的闲聊,虽是短暂,但却充满了人情的温暖与对话的哲思,传达出一种对生命的感悟与珍惜。

整首诗通过对比、典故和情感交织,展现出深邃的哲理与情感,成为了刘克庄作品中的一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不但亲传亦鲍参:意在强调深厚的师友情谊,像鲍参一样珍贵。
  • 妙年青乃过于蓝:年轻人的才华超过了那些美玉。
  • 一斑昔已窥而见:曾经略有所知。
  • 三顾吾何德以堪:以自谦的方式表达对朋友多次光顾的感激。
  • 之子凤兮真有种:称赞年轻人的才华,显示出对他们的期待。
  • 汝曹犊耳可无惭:暗示年轻人应有的自觉。
  • 自嫌老病难留客:表现出对衰老的无奈。
  • 只伴樗翁数刻谈:强调与老友的简单交流,传达了人生的哲理。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鲍参”与“蓝”比喻友谊与才能。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形成对称之美。
  • 典故引用:如“三顾”,增强诗的文化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年轻才俊的赞美与期望,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衰老的无奈与对友谊的珍视,具有浓厚的人生哲学意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鲍参:象征珍贵的友谊。
  • :象征珍贵的才能。
  • :象征有才华的人。
  • 樗翁:象征平淡的生活与交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鲍参”象征什么?
    A. 友谊
    B. 才华
    C. 财富

  2. “妙年青乃过于蓝”意指:
    A. 年轻人的才华超过了美玉
    B. 年龄与美丽无关
    C. 美玉的价值不如才华

  3. 诗人对年轻人的态度是:
    A. 嫉妒
    B. 赞美与期望
    C. 漠视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登飞来峰》
  • 苏轼《题西林壁》

诗词对比: 刘克庄的《渔村林太渊相访》与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均表现出对年轻才俊的赞美,但刘克庄更突出对衰老的感慨;而王安石则更多地表现对自然与人生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