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社日祀事既毕轿中得三绝》

时间: 2025-01-14 14:45:26

风雨声中听李陵,起来被服对神明。

歌钟才彻车轓动,归到谯楼恰六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风雨声中听李陵,
起来被服对神明。
歌钟才彻车轓动,
归到谯楼恰六更。

白话文翻译:

在风雨声中听到李陵的故事,
我起来穿好衣服对着神明。
歌声和钟声刚刚结束,车子就开始动了,
回到谯楼时正好是六更时分。

注释:

  • 李陵:汉代名将,因投降匈奴而被后人所诟病,诗中提及可能与英雄气概或历史情怀有关。
  • 被服:衣服的总称,这里指诗人起床后穿上的衣物。
  • 神明:指祭祀的神灵。
  • 歌钟:指乐器,这里指的是祭祀活动中使用的乐器。
  • 轓动:轿子或车子开始移动。
  • 谯楼:古代建筑,通常用于传达信息或观察,象征着归家的地方。
  • 六更:古代计时单位,一般指夜间的时间段,恰好是凌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魏了翁,字子昂,号白云,宋代诗人。他以诗词、散文见长,常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春社日,即春天的祭祀日,表达了诗人在祭祀活动后的感受,融入了对历史人物的思考与敬仰。

诗歌鉴赏:

《春社日祀事既毕轿中得三绝》是一首富有情感和历史感的诗。开篇通过“风雨声中听李陵”,将读者带入一个雨声淅沥的环境,李陵作为汉代名将的象征,唤起了人们对历史的反思和对英雄的追忆。接着,诗人描述自己在祭祀后起身对神明,显示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神灵的敬畏。

“歌钟才彻车轓动”一句,描绘了祭祀乐器声后的动感,仿佛时间在这里凝聚,令人在音乐的余韵中感受到一种仪式的庄重。最后一句“归到谯楼恰六更”则形成了一种回归的意象,暗示着诗人从神圣的祭祀中归来,步入现实生活。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文化和自我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风雨声中听李陵:在雨声中,耳边回响起李陵的故事,暗示历史与现在的交织。
  2. 起来被服对神明:起床穿好衣物,面对神明,展现出一种庄重的态度。
  3. 歌钟才彻车轓动:祭祀的乐声刚刚结束,轿子便开始移动,表现出时间的流动与活动的开始。
  4. 归到谯楼恰六更:回到谯楼时正是六更,象征着归家的安心感。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意象:风雨、神明、歌钟等意象交织,为诗增添了层次感与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祭祀活动,表达了对历史的敬仰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与自我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雨:象征不安与变幻的外界环境。
  • 神明:代表传统文化和信仰的力量。
  • 歌钟:象征祭祀的庄重和仪式感。
  • 谯楼:象征归属与现实生活的起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李陵”是谁? A. 汉代名将
    B. 南朝诗人
    C. 唐代画家

  2. 诗中“歌钟才彻”指的是? A. 开始唱歌
    B. 音乐结束
    C. 车子开始动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魏了翁的诗更侧重于仪式感与历史的沉重,而李白则表达了个人情感与思乡之情。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皆是古诗中的经典之作。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魏了翁诗文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