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从天上来 十月既望,游杜子祠,折黄梅花一枝,归遗细君。》
时间: 2025-01-04 10:15:1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郭外山斜,倚瘦藤来访,杜曲人家。冷径苔荒,古祠云暗,疏树乱点寒鸦。若比瀼西精舍,浑不似门掩溪花。网虫遮,看诗墙一角,细绾秋蛇。霜笳又催冷蕊,早绽了檀心,掩映纹纱。数点蜂黄,一双翠羽,依然春在天涯。折得一枝归去,刚宜称素手煎茶。斗风华怕临风倚竹,翠袖寒些。
白话文翻译
在郭外的山丘上,我倚靠着细藤来访杜甫的祠堂。冷冷的小径上苔藓荒芜,古老的祠堂在云雾中显得阴暗,稀疏的树木上点缀着几只寒鸦。与瀼西的精舍相比,这里完全没有溪花掩映的美景。网虫在墙上遮挡了视线,诗墙的一角,仿佛细细缠绕的秋蛇。霜笳的吹奏催促着寒蕊的开放,早已绽放的檀心,隐映在纹理的纱布中。几点蜂黄和一双翠羽,依旧象征着春天在遥远的天涯。折下一枝花回去,正好配得上素手煮茶。面对风华,我却怕在风中倚靠竹子,翠袖似乎也显得寒冷。
注释
- 郭外:指城郭之外的地方。
- 杜曲:指杜甫的故居或祠堂。
- 冷径苔荒:冷冷的小道上长满了荒苔。
- 疏树乱点寒鸦:稀疏的树木上点缀着几只寒鸦。
- 瀼西精舍:指一种雅致的居所,可能象征着清雅的环境。
- 霜笳:霜天的号角声,意指寒冷的冬天。
- 檀心:指檀木的心材,这里用来比喻花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樊增祥(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表现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春天,诗人游历于杜甫的祠堂,感怀于杜甫的诗歌以及周围的自然景致,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色,表达了对春天的向往和对杜甫的敬仰。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杜甫祠堂时的所见所感,开篇即以“郭外山斜”引入,营造出一种远离尘世的闲适氛围。接着通过对冷径、古祠、疏树、寒鸦等意象的描写,表现出一种苍凉和清冷的气息,似乎在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与历史的沧桑。同时,诗中“若比瀼西精舍,浑不似门掩溪花”的对比,突显出杜甫祠堂的简朴与自然之美。诗人在游览中,折下一枝黄梅,象征着春的来临,尽管身处寒冷之中,依然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历史人物的敬仰,情感细腻而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郭外山斜:描绘出诗人游览的地点。
- 倚瘦藤来访:表现游览的轻松和随意。
- 冷径苔荒:营造出荒凉的氛围。
- 古祠云暗:古老的祠堂在阴云中显得神秘。
- 若比瀼西精舍:对比引出杜甫祠堂的简朴。
- 霜笳又催冷蕊:暗喻春天的到来。
- 依然春在天涯:传达出春天的遥远和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寒鸦”、“檀心”等意象,比喻诗人的孤独与思考。
- 对仗:如“斗风华怕临风倚竹”,展示了诗人的对比思维。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历史文化的融合,表达了对春天的向往、对杜甫的怀念以及对人世沧桑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梅花:象征春天的到来。
- 寒鸦:象征孤独与冷清。
- 瘦藤:象征诗人的孤独与顽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杜曲”是指哪个历史人物的祠堂?
- A. 李白
- B. 杜甫
- C. 白居易
- D. 王维
-
诗中“冷径苔荒”表现了怎样的景象?
- A. 生机勃勃
- B. 荒凉冷清
- C. 繁花似锦
- D. 五光十色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 Comparing the themes of nature and solitude in 樊增祥's "春从天上来" and 杜甫's "春望," we see both poets expressing their longing for spring, yet with different emotional depths and contexts. While 樊增祥 focuses on the beauty and simplicity of nature, 杜甫's work often reflects his personal struggles and societal concerns.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作品集》
- 《古典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