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鹤赠廖融》

时间: 2024-09-19 21:45:11

峭格数年同野兴,一官才罢共船归。

稻梁少饲教长瘦,羽翼无伤任远飞,侧耳听吟侵静烛,衔花作舞带斜晖。

朝天万里不将去,留伴高人向钓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留鹤赠廖融
作者: 潘若冲 〔宋代〕

峭格数年同野兴,一官才罢共船归。
稻梁少饲教长瘦,羽翼无伤任远飞。
侧耳听吟侵静烛,衔花作舞带斜晖。
朝天万里不将去,留伴高人向钓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与廖融的深厚友情。多年在一起,共同经历了许多野外的兴致,刚刚辞官便一起乘船归来。虽然稻谷和粮食不多,导致我日渐消瘦,但我的翅膀没有受伤,依然可以自由地飞翔。静夜中侧耳倾听吟唱,烛光轻轻摇曳,花朵在舞动,映照着斜斜的夕阳。我并不想朝天远行,而是愿意留在这里,陪伴高人在钓鱼的礁石上。

注释:

  • 峭格:形容气势高峻或风格独特。
  • 官才罢:刚刚辞去官职。
  • 稻梁少饲:稻米和粮食少,形容生活清贫。
  • 羽翼无伤:比喻身心没有受损,仍然可以自由。
  • 侧耳听吟:静静倾听吟唱的声音。
  • 衔花作舞:口衔花朵,像在舞动一样。
  • 钓矶:指钓鱼的礁石,象征宁静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潘若冲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闻名。他的诗多描绘自然景观和人生哲理,常常流露出对友人和自然的深切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其辞官归乡之际,表达了与友人廖融的深厚情谊及对悠闲生活的向往。在经历官场的纷扰后,诗人渴望回归自然,与知己共度宁静时光。

诗歌鉴赏:

《留鹤赠廖融》是一首抒发友谊与生活哲学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己与廖融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珍惜。开头两句“峭格数年同野兴,一官才罢共船归”,表现了诗人与友人共同经历的岁月和他们在辞官后共同归家的情景,给人一种温暖的亲切感。

接下来的“稻梁少饲教长瘦,羽翼无伤任远飞”,则通过对比,表达了虽然生活清贫,但诗人的精神依然高昂,显示了他内心的自由与向往。此时,诗人似乎在告诉读者,物质的匮乏并不能阻挡内心的自由与追求。

“侧耳听吟侵静烛,衔花作舞带斜晖”,这一联描绘了宁静的夜晚,诗人专注地倾听吟唱,享受着花朵在夕阳下舞动的美好,构建出一种静谧而和谐的画面,表现了生活中的恬淡与美好。

最后两句“朝天万里不将去,留伴高人向钓矶”,表达了诗人对远行的拒绝,选择留在朋友身边,享受简单而富有诗意的生活。整首诗通过自然的细腻描写,体现出诗人对友谊、自由生活的向往与珍视,展现了宋代文人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峭格数年同野兴:多年来与友人共同品味自然的乐趣。
  2. 一官才罢共船归:刚刚辞去官职,便与友人一同乘船归家。
  3. 稻梁少饲教长瘦:生活清贫,食物匮乏,导致身体日渐消瘦。
  4. 羽翼无伤任远飞:尽管生活艰难,心灵依旧自由。
  5. 侧耳听吟侵静烛:夜晚静谧,倾听友人吟唱的声音。
  6. 衔花作舞带斜晖:花朵在夕阳下摇曳,宛如在跳舞,营造出美好的意境。
  7. 朝天万里不将去:不愿意去遥远的地方,选择留在身边。
  8. 留伴高人向钓矶:愿意陪伴高人,共同享受钓鱼的乐趣。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羽翼无伤”,象征内心的自由与追求。
  • 拟人:如“衔花作舞”,赋予花朵以生命,体现生活的灵动。
  • 对仗:全诗用词对称,增强了节奏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展现出一种高远而宁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野兴:象征自然的快乐与自由。
  • :象征归乡与团聚。
  • 稻梁:象征生活的贫困。
  • 羽翼:象征自由与追求。
  • 静烛:象征宁静的夜晚。
  • 斜晖:象征温暖与美好的时光。
  • 钓矶:象征恬淡与宁静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表达与廖融的友情?

    • A. 通过共同的经历
    • B. 通过物质的分享
    • C. 通过诗歌的比赛
  2. 诗中提到的“羽翼无伤”代表了什么?

    • A. 生活的富裕
    • B. 内心的自由
    • C. 身体的健康
  3.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渴望远行
    • B. 愿意留在身边
    • C. 对生活的失望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比较王维的《鹿柴》与潘若冲的《留鹤赠廖融》,两者都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但王维更倾向于描写自然的美,而潘若冲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谊。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