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南岳廖融》
时间: 2025-01-19 14:48:42意思解释
寄南岳廖融
原文展示
曾经别墅住行踪,春浪和烟撼钓筒。
共步幽亭连石藓,寄眠静榻带松风。
秋来频梦岳云白,别后应添鹤顶红。
又泛汴舟随汴水,不堪南望思忡忡。
白话文翻译
曾经在南岳的别墅中居住,春天的波涛和烟雾摇动着钓鱼筒。
我们曾一起漫步于幽静的亭子,亭子旁边长满了石藓,我在静静的榻上安睡,伴着松风的轻拂。
秋天来时,我常常梦见岳上的白云,分别之后,心中总是想念着你,愈加思念那红色的鹤顶。
如今我又在汴水上泛舟,顺流而下,但每当南望时,我的思绪便变得忧愁不已。
注释
字词注释
- 别墅:指的是作者曾经居住的别院。
- 春浪和烟:春天的波浪和烟雾。
- 钓筒:用来钓鱼的器具。
- 幽亭:幽静的亭子。
- 石藓:长在石头上的苔藓。
- 静榻:安静的卧榻。
- 松风:松树间的风声。
- 鹤顶红:指的是丹顶鹤,常用来象征高洁的品德。
- 汴舟:指在汴水上行驶的船只。
- 思忡忡:形容思念而忧虑的样子。
典故解析
- 南岳:指的是南岳衡山,属于五岳之一,是道教名山,象征着高洁和深远的情感。
- 鹤:在古代文化中,鹤被视为长寿和高洁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潘若冲,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作品多以山水田园诗见长,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作者在南岳的游历之后,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自然的眷恋,正值春秋之交,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寄托了深切的情感。
诗歌鉴赏
《寄南岳廖融》是一首充满自然情趣和人文关怀的诗作。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友人深切的思念之情。首句“曾经别墅住行踪”将读者带入一个温馨的回忆场景,仿佛能看到那春天的波涛与烟雾交织的画面,勾起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美好回忆。
接下来的“共步幽亭连石藓”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幽雅的氛围,诗人与友人共步于亭子之间,展现了一幅和谐的画面。通过“寄眠静榻带松风”,作者将自然的清新和内心的宁静结合在一起,给人一种心灵的平和。
“秋来频梦岳云白”则转入思念的主题,随着季节的变换,思念愈加深重。鹤顶红的意象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更是思念情感的象征,表现了作者对友人高洁品德的钦佩与怀念。最后一句“又泛汴舟随汴水”则以舟行水上的意象结束,表达了作者的无奈与忧愁,流露出对友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真挚,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情之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曾经别墅住行踪:回忆曾经在南岳的别墅中生活的情景,暗示与友人的情谊。
- 春浪和烟撼钓筒:描写春天的景象,波浪与烟雾交融,展现一种动感。
- 共步幽亭连石藓:描绘与友人漫步于幽静的亭子,感受自然之美。
- 寄眠静榻带松风:表达在静榻上安眠,伴随松风,享受宁静的时光。
- 秋来频梦岳云白:随着季节的推移,常常梦见岳上的白云,表现思念。
- 别后应添鹤顶红:分别之后,愈加思念,鹤顶红象征着对友人高洁的向往。
- 又泛汴舟随汴水:在汴水上泛舟,借水流表达思绪的漂泊。
- 不堪南望思忡忡:南望友人时,心中充满忧愁,情感更深。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春浪和烟”,将春天的景象比作波浪和烟雾,增强了景物的生动感。
- 对仗:如“共步幽亭连石藓”,展现了诗词的对称美。
- 拟人:如“带松风”,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增加了诗的情感力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友人之情为主线,结合自然景色,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浪: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 幽亭:代表宁静与雅致,体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 松风:象征自然的清新与静谧,营造出一种舒适的氛围。
- 岳云:象征高远与渴望,映射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
- 鹤顶红:象征高洁与美好,表达对友人的钦佩与怀念。
- 汴舟:象征漂泊与无奈,反映了诗人的内心纠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鹤顶红”指代什么?
- A. 一种花
- B. 一种鸟
- C. 一种颜色
- D. 一种酒
-
诗歌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自然的热爱
- B. 对友人的思念
- C. 对生活的感悟
- D. 对历史的追忆
-
“共步幽亭连石藓”中的“幽亭”意味着什么?
- A. 热闹的场所
- B. 安静的环境
- C. 高耸的山峰
- D. 迷人的风景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思念之情。
- 李白《夜泊牛津》:描绘与友人的相聚和别离。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有对时光流逝和思念的感慨,但侧重于国家和家国之情。
- 李白的《将进酒》:表达豪放洒脱的情感,与潘若冲的细腻情感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典诗词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