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定壬戌除夜》

时间: 2025-01-06 09:44:42

罗列椒盘人未眠,红炉围坐笑灯前。

时光过隙那知老,才到鸡鸣又一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景定壬戌除夜
作者: 丁石 〔宋代〕

罗列椒盘人未眠,
红炉围坐笑灯前。
时光过隙那知老,
才到鸡鸣又一年。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人们围坐在红炉旁,椒盘美食摆满桌子,夜深人静,大家都还未入睡,欢声笑语在灯光下荡漾。时间如同指缝间的沙子,转眼间又是一年,刚刚听到鸡鸣声,又迎来了新的一年。

注释:

字词注释:

  • 椒盘: 指盛放椒盐等小吃的盘子,这里象征美食。
  • 红炉: 指用红色炉火加热的炉子,象征温暖和团聚。
  • 鸡鸣: 指清晨鸡叫的声音,象征新年的开始。
  • 过隙: 时间流逝得很快,如同过隙之箭。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鸡鸣”是一种传统意象,代表着新的一天的开始,尤其在除夜时分,象征着迎接新年的到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丁石,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其作品常以生活场景为主,富有浓厚的人情味。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除夕之夜,正值辞旧迎新之际,诗人通过描绘夜晚团圆的景象,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及对新年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描写,展现了除夜的温馨与团聚。诗人在红炉旁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场景:人们围坐在一起,享受着美食,欢声笑语不断,体现了家人团聚的幸福感。在这一刻,时间似乎停滞,带来了一种宁静和喜悦的氛围。

然而,诗的后两句则转向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时间如同指缝间的沙子,快得令人难以察觉,仿佛在不经意间,转眼又是一年。这里,诗人用“时光过隙”这一形象的比喻,传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惋惜,同时又带着迎接新年的期待。

整首诗在欢愉与感慨之间取得了平衡,既展示了除夕的热闹,又引发了对时间的思考。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成功地营造了一种温馨而又富有哲理的情感氛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罗列椒盘人未眠: 描述了除夕夜,桌上摆满了美味的椒盐小吃,虽然夜已深,人们却还未入睡,表现出一种欢聚的氛围。
  2. 红炉围坐笑灯前: 人们围坐在温暖的红炉旁,笑声环绕,灯光明亮,营造出温馨的节日气氛。
  3. 时光过隙那知老: 时间流逝得很快,像是从指缝间溜走一般,未能察觉到岁月的流逝。
  4. 才到鸡鸣又一年: 刚刚听到鸡鸣声,象征着新的一年的到来,暗示着时间的无情与新生的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 “时光过隙”比喻时间的流逝,形象生动。
  • 对仗: “红炉围坐笑灯前”与“罗列椒盘人未眠”形成了对仗,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象征: “鸡鸣”象征着新年的到来,蕴含着希望与祝福。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除夕夜这一主题,表达了对团圆的珍惜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诗人通过对生活场景的描写,展现了人们对新年的期待与对旧年的回顾,表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椒盘: 象征团圆和美好时光。
  • 红炉: 代表温暖的家庭氛围。
  • 鸡鸣: 象征新年的开始,带来新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椒盘”代表什么?

    • A. 美食
    • B. 灯火
    • C. 温暖
    • D. 时间
  2. 诗中提到的“鸡鸣”象征什么?

    • A. 夜晚
    • B. 新年
    • C. 旧年
    • D. 家庭
  3. 诗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 A. 拟人
    • B. 比喻
    • C. 排比
    • D. 夸张

答案:

  1. A. 美食
  2. B. 新年
  3. B. 比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除夜作》 by 杜甫: 描述了除夕之夜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 《元日》 by 王安石: 描绘了元旦的热闹与节日气氛。

诗词对比:

  • 《除夜作》 vs 《景定壬戌除夜》: 杜甫的作品更多地突出对孤独的思考,而丁石的诗则强调了团圆的温情,二者在情感基调上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不同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