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愿海》
时间: 2024-12-31 12:21:4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挽愿海
作者:释函是 〔明代〕
国久无真忠,忠者多见戮。
家久无真孝,孝者先无禄。
为孝岂凶德,老病宜孤独。
秋中痛吴门,气咽不能续。
再展海云章,零泪继宵夙。
天高霜气寒,林空山木秃。
代谢理恒然,老少相往复。
委运付生平,饥食聊自足。
早不闻孝思,使汝长受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忠诚和孝道的思考与失落。作者感叹国家长久以来没有真正的忠臣,忠诚的人多遭到杀戮;家庭久无真正的孝子,孝顺的人先前就没有福气。为孝难道是凶恶的德行吗?老病时又岂不应孤独?在秋天的吴门,心中痛苦,气息哽咽而难以继续。再展海云的文章,泪水滴落,伴随着我整夜的思绪。天高霜气逼人,树林空荡,山上树木失去叶子。万物代谢是自然规律,老少之间相互交替。将命运寄托于一生,饥饿时也只能自食其力。早些年不曾听闻孝道,难道会使你长久享受福气?
注释
- 国久无真忠:国家长久以来没有真正的忠臣。
- 忠者多见戮:忠诚之人多遭到杀戮。
- 家久无真孝:家庭久无真正的孝子。
- 为孝岂凶德:难道孝道就是凶恶的德行吗?
- 老病宜孤独:老年和病痛时应当孤独。
- 秋中痛吴门:在秋天的吴门感到痛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函是,明代诗人,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思潮与文化特征。他的作品多关注社会现实,尤其是对忠孝观念的深刻探讨。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之际,国家与家庭的忠诚与孝道受到质疑。作者通过诗歌表达对这种现象的痛心与无奈。
诗歌鉴赏
《挽愿海》是一首充满深思的诗,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忠诚和孝道的深切思考。诗中提到忠臣与孝子的缺失,反映了社会对传统价值观的背离,令人感到惋惜。诗的前两句用对比的手法,描绘了忠与孝的悲剧,接着通过“为孝岂凶德”的反问,揭示了对孝道观念的思考。诗人将个人的孤独与社会的冷漠相结合,表达了对老年和病痛的理解与同情。
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既有对现实的批判,也有对传统美德的呼唤。尤其在描写自然景象时,秋天的霜气和空荡的树林,象征了诗人内心的悲凉与孤独,反映出对过往美好时代的追忆与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国久无真忠:揭示了国家中缺乏真正忠诚的人,反映社会的悲剧。
- 忠者多见戮:忠诚之人往往受到迫害,表现对忠诚的无奈。
- 家久无真孝:强调家庭中缺乏真正孝顺的人,突显社会的道德沦丧。
- 为孝岂凶德:用反问加强对孝道的思考,质疑传统观念。
修辞手法
- 对比:忠与孝的缺失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秋中痛吴门,赋予自然情感,增强诗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忠诚与孝道为主题,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传统美德的渴望与哀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象征衰败与孤独,反映诗人内心的悲凉。
- 霜气:代表寒冷与无情,揭示社会的冷漠。
- 空林:象征缺失与孤独,表达对往昔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国久无真忠”,这句话的意思是?
A. 国家有很多忠诚的人
B. 国家缺乏真正的忠臣
C. 忠臣受到尊重 -
诗中“为孝岂凶德”这一句的意思是?
A. 孝道是好的品质
B. 孝道有时也会被误解
C. 孝道是凶恶的德行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杜甫:表达对国家和家庭的忧虑。
- 《静夜思》 李白:思乡与亲情的结合。
诗词对比
- 《春望》与《挽愿海》均反映了对国家与家庭的思考,但前者更侧重于对家国的忧虑,后者则着重于对忠孝的探讨。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释函是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