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其十二 同纫兰四妹作,即呈雪兰大姊、蘅芳、蓉岑两妹,并怀顾羽素表妹,无锡王畹兰五妹》

时间: 2025-01-01 16:06:38

记得酿寒过二月,更阑石叶香焦。

闲将韵字带愁挑。

寄情凭绿绮,缄怨付红绡。

拾翠寻香怀旧侣,汀洲何处兰苕。

天青海碧路迢迢。

不应耽慧业,此恨几时消。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江仙 其十二
记得酿寒过二月,更阑石叶香焦。
闲将韵字带愁挑。寄情凭绿绮,缄怨付红绡。
拾翠寻香怀旧侣,汀洲何处兰苕。
天青海碧路迢迢。不应耽慧业,此恨几时消。

白话文翻译:

我记得寒意已过了二月,夜深时石叶的香味已然焦灼。
我闲来无事,带着愁绪挑选韵律。
把情意寄托在绿色的绮绣上,把怨恨封存于红色的绡帕。
我在寻找香气和翠色的同时,回忆旧日的伴侣,
那汀洲的哪一处有兰草生长呢?
天是青色,海是碧色,路途遥远漫长。
不应该沉迷于美好的事业,这份怨恨又要多久才能消散?

注释:

  • 酿寒:指寒冷的天气,可能暗指冬天即将过去。
  • 阑石:指夜晚石头上的植物,象征着夜晚的宁静和孤独。
  • 韵字:指诗词中的韵律和词句。
  • 绿绮、红绡:指两种颜色的绸布,象征着寄情和怨恨的载体。
  • 拾翠寻香:意指寻觅美好与思念过去的人。
  • 汀洲:指河岸或湖边的沙洲。
  • 慧业:指追求知识与事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芸,清代女诗人,生于文人家庭,自幼受到良好教育,擅长诗词,作品多表现对生活、情感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清代,反映了诗人在经历情感波折后对往昔的追忆与思考,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失去的遗憾。

诗歌鉴赏:

这首《临江仙》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示了诗人对过去情感的缅怀和对未来的思考。开篇以“记得酿寒过二月”引入,既设定了季节的背景,又暗示了时光的流逝。诗中“闲将韵字带愁挑”表现出一种无奈的闲适,诗人试图通过作诗来排遣心中的忧愁,而“寄情凭绿绮,缄怨付红绡”则形象地展现了情感的复杂性,既有对美好情感的寄托,也有对失去的怨恨。

后两句“拾翠寻香怀旧侣,汀洲何处兰苕”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思绪,通过对自然意象的描绘,传达出对旧友的思念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天青海碧路迢迢”则描绘出一幅辽阔的景象,拉开了情感的空间,诗人对未来的茫然与对过往的眷恋在此交织。

最后一句“不应耽慧业,此恨几时消”总结了诗人的感慨,提醒自己不应沉迷于情感之中,而要关注事业与理想。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与情感的交织,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对寒冷季节的回忆,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 “闲将韵字带愁挑”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 “寄情凭绿绮,缄怨付红绡”则用色彩象征情感,表达了对过往情感的寄托与回忆。
    • “拾翠寻香怀旧侣”描述了诗人对旧友的思念,展现出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
    • “天青海碧路迢迢”描绘出远方的美丽与人生的漫长旅途,暗示着对未来的期待与不安。
    • 结尾则发出对情感与事业的深思,表现出一种理智与感性的冲突。
  • 修辞手法

    • 诗中使用了拟人手法,如“香焦”,赋予香味以感情。
    • 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提升了艺术表现力。
    • 通过自然意象的描绘,诗人构建了一种情感的共鸣。
  • 主题思想

    •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逝去情感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无奈,反映了清代女子内心的复杂情感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寒冷:象征孤独与思念的氛围。
    • 绿绮与红绡:分别象征着美好情感与怨恨。
    • 兰草:象征清雅与高洁,表达人际关系中的珍贵。
    • 天青海碧:象征广阔的未来与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酿寒”指的是( A. 寒冷的气候 B. 酿造美酒 C. 诗歌创作 D. 人生的烦恼 )
  2. 诗中提到的“寄情凭绿绮”中,绿绮象征的是( A. 友情 B. 爱情 C. 事业 D. 怨恨 )
  3. 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 A. 快乐 B. 忧伤 C. 愤怒 D. 希望 )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慢》

诗词对比

  • 杨芸与李清照的作品都表现了对情感的细腻观察,但杨芸更倾向于表现失落与追忆,而李清照则常常流露出对爱情的渴望与缠绵。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值得细细品味。

参考资料:

  • 《清代女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