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砚歌》

时间: 2025-01-19 17:49:41

石斑斑,墨浩浩,濡毫夜起批鳞草。

上不以补天,下不以填海。

姑以汝为砚,犹胜弃掷空山閟光彩。

噫吁嘻,呜呼!

天有时而堕,海有时而枯,精光耿耿终难渝。

万年如瞬一须臾,娲皇精卫今何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石斑斑,墨浩浩,濡毫夜起批鳞草。上不以补天,下不以填海。姑以汝为砚,犹胜弃掷空山閟光彩。噫吁嘻,呜呼!天有时而堕,海有时而枯,精光耿耿终难渝。万年如瞬一须臾,娲皇精卫今何如。


白话文翻译:

石头上斑驳的痕迹,墨水浩浩荡荡,夜晚湿润的毛笔开始在纸上书写像鳞草一样的文字。上天不再用来修补天空,下海也不再用来填补海洋。姑且把你当作砚台,仍然胜过被丢弃在荒山上失去光彩的东西。啊,呜呼!天有时会坠落,海有时会干枯,而那闪耀的光辉终归难以改变。万年如瞬,转眼即逝,娲皇和精卫如今又在哪里呢?


注释:

  • 石斑斑:石头上有斑驳的纹理。
  • 墨浩浩:形容墨水丰富、浓厚。
  • 濡毫:湿润的笔毛。
  • 批鳞草:形容书写的笔锋像鳞草一样细腻。
  • 补天、填海:典出《山海经》和《淮南子》,指的是神话中的伟大工程。

典故解析:

  • 娲皇:传说中用黄土造人、补天的女神。
  • 精卫:传说中是炎帝之女,因溺水而化为鸟,不断衔石填海,象征不屈不挠的精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保初,清代诗人,生于动荡时代,诗风多以抒情和哲思为主,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石砚歌》写于吴保初的一个静夜,诗人对手中砚台的深情寄托,反映了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石砚歌》是一首兼具细腻与哲理的诗作,诗人通过对砚台的描绘,引发对时间与生命的思考。诗的开头以“石斑斑,墨浩浩”描绘出一种静谧的书写场景,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接着通过“上不以补天,下不以填海”表达了对人类伟大工程的无奈与渺小,暗示了人类在宇宙面前的微不足道。

诗人将砚台比作艺术的载体,强调其价值和意义,暗示在无常的世界中,艺术与文化的传承才是永恒的。结尾中提到的“娲皇精卫”,则是对古代神话的引介,联结了历史与现实,使整首诗在哲思中又增添了一层文化的厚度。

整首诗在情感上既有对物质的珍视,也有对生命的无奈,展现了吴保初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石斑斑,墨浩浩:描述砚台的斑驳和墨水的丰盈,营造出一种生动的书写场景。
    2. 濡毫夜起批鳞草:夜晚开始用湿笔书写细腻的文字,体现了诗人的艺术追求。
    3. 上不以补天,下不以填海:表达了对人类能力的自省,强调个人的渺小。
    4. 姑以汝为砚:即使将你视为砚台,也胜过被遗弃的东西,暗示了对艺术的重视。
    5. 噫吁嘻,呜呼!:感叹生命的无常与时光的流逝。
    6. 天有时而堕,海有时而枯:自然界的变化反映了人生的无常。
    7. 万年如瞬一须臾:时间的飞逝,强调了生命的短暂。
    8. 娲皇精卫今何如:对古代神话的追忆,增强了诗的哲理性。
  • 修辞手法:

    • 比喻:砚台比作艺术的载体,象征着文化的传承。
    • 对仗:如“上不以补天,下不以填海”,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强调艺术与文化的价值,以及对历史的追思。


意象分析:

  • 石砚:象征着艺术与文化的传承。
  • 墨水:代表知识的积累与表达。
  • 娲皇与精卫:分别象征创造与坚持,反映了对人类精神的赞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石砚歌》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吴保初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娲皇”是象征什么? A. 财富
    B. 创造与修补
    C. 战争
    D. 自然灾害

  3. 诗中用到的“天有时而堕,海有时而枯”表达了什么思想? A. 自然的美
    B. 生命的无常
    C. 时间的流逝
    D. 人类的伟大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表现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更侧重于思乡之情。
  • 《春江花月夜》:与《石砚歌》一样,描绘自然景色,流露对人生的哲思。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解析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