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五首 其三》

时间: 2025-01-08 02:24:56

价廉难长,名虚谁创,学作方空模样。

何劳寒女九张机,算结个千丝越网。

火云微障,金风又掠,茧纸先应摒挡。

软红尘里熟人多,也不称纱厨罗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鹊桥仙五首 其三
作者: 项鸿祚 〔清代〕

价廉难长,名虚谁创,学作方空模样。
何劳寒女九张机,算结个千丝越网。
火云微障,金风又掠,茧纸先应摒挡。
软红尘里熟人多,也不称纱厨罗幌。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价格便宜的东西难以长久,名声虚假的东西又是谁所创造的呢?学习它们不过是徒劳的模仿。何必让寒冷的女子在九张机上辛苦织造,最终只不过是千丝万缕的交错。
微微的火云遮挡着,金色的秋风又轻轻掠过,茧纸该先行整理。
在这红尘中,熟悉的人很多,但也不能算是称心如意的纱厨罗幌。

注释:

字词注释:

  • 价廉:价格便宜。
  • 难长:难以持久,难以长久存在。
  • 名虚:名声虚假,没有实质内容。
  • 寒女:指寒冷的女性,可能暗指寒冷的环境或处境艰难的女子。
  • 九张机:古代织布的工具,象征繁重的劳动。
  • 千丝越网:形容错综复杂的情感或关系。
  • 火云微障:微薄的火云轻轻遮挡。
  • 金风:秋风,象征着丰收和变化。
  • 茧纸:用于包裹的纸,象征生活中的琐事。
  • 软红尘:指人世间的繁华与纷扰。
  • 纱厨罗幌:形容一些华丽的装饰,但实际上并不实用。

典故解析:
“九张机”出自古代织布的典故,反映了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劳动与角色。“金风”常指秋风,象征着变化与成熟的季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项鸿祚(生卒年不详),字子骏,清代诗人,以诗歌见长,作品多描绘自然和人情,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该诗写作于清代,时代背景下社会动荡与人心浮躁,诗人借此表达对虚名与劳作的思考,反映出当时人们对名利的追求与内心的迷茫。

诗歌鉴赏:

这首《鹊桥仙五首 其三》通过对比与象征,深刻揭示了虚名与实际价值之间的矛盾。首句“价廉难长,名虚谁创”直接引入主题,表达了对浮华世界的批判。诗人在这里质疑那种表面光鲜、实则空洞的名声,令人深思。

接着,诗人通过“寒女九张机”描绘了辛苦劳作的女性形象,暗示着那些为了名利而疲于奔命的人们。千丝万缕的关系象征着人生的复杂和艰辛,正如织布机上交错的丝线,让人感受到生活的沉重。

“火云微障,金风又掠”描绘了自然景象,与人心的复杂形成对比。生活中的琐事与人际关系交织成一张网,让人难以自拔。在“软红尘里熟人多”的句子中,诗人又反映出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尽管周围熟悉的人很多,但真正能够理解与支持自己的却不多。

整首诗在细腻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社会观察中交织,展现了作者对人生与名利的深思,以及对人际关系的淡淡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价廉难长:价格便宜的东西难以长久存在。
  2. 名虚谁创:名声虚假又是谁所创造的呢?
  3. 学作方空模样:学习这种东西不过是徒劳的模仿。
  4. 何劳寒女九张机:何必让寒冷的女子辛苦织造。
  5. 算结个千丝越网:最终不过是错综复杂的关系。
  6. 火云微障:微微的火云轻轻遮挡。
  7. 金风又掠:金色的秋风再次轻轻掠过。
  8. 茧纸先应摒挡:茧纸该先行整理。
  9. 软红尘里熟人多:在人世间,熟悉的人很多。
  10. 也不称纱厨罗幌:但这也不能算是称心如意的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名声与价格进行类比,强化其虚假的特性。
  • 对仗:如“火云微障,金风又掠”,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表现力。
  • 意象:使用“寒女”、“九张机”等意象,生动描绘出劳作的辛苦与生活的复杂。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对名利与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浮华世界的反思和对真实人生的追求,揭示了人们在繁华背后的孤独与迷茫。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女:象征艰辛与困境。
  • 九张机:象征繁重的劳动与生活。
  • 火云:象征生活中的障碍与困扰。
  • 金风:象征着变化和时光流逝。
  • 软红尘:象征现实社会的复杂与喧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价廉难长”指的是什么?
    A. 价格便宜的物品
    B. 名声虚假的东西
    C. 美好的爱情

  2. “寒女九张机”的“寒女”指的是?
    A. 美丽的女子
    B. 努力的女性
    C. 生活中的困境

  3. 诗中提到的“火云微障”是指什么?
    A. 灾难
    B. 生活中的阻碍
    C. 自然的美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词对比:
可以对比项鸿祚的作品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人际关系的描绘,但李清照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而项鸿祚则在社会观察中融入了对名利的批判。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