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春日寄内》
时间: 2025-01-06 23:24: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到燕山冰亦消,
归骖迎日喜嫖姚。
久行胡地生华发,
初试东风脱敝貂。
插髻小幡应正尔,
点盘生菜为谁挑。
附书勤扫东园雪,
到日青梅未满条。
白话文翻译:
春天来临,燕山的冰雪也融化了,
驾着马车迎接太阳,心中满是欢喜。
在胡地久行,白发渐生,
刚刚尝试东风,脱掉了旧的貂皮大衣。
小女孩插着发髻,应当是这样的,
为谁挑选生菜,端在盘子里呢?
附上书信,努力清扫东园的积雪,
等到时日,青梅还未开满枝条。
注释:
- 骖:古代一种马车,指代乘坐的马或车。
- 嫖姚:意为欢愉、愉快。
- 胡地:指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常用来指代边疆。
- 敝貂:破旧的貂皮衣物,象征贫困或失落。
- 髻:发髻,古代女子的发型。
- 小幡:指小旗,可能用于装饰或标识。
- 点盘生菜:指挑选生菜,可能暗示日常生活的琐事。
典故解析:
- 燕山:位于今河北省和山西省交界处,古时为重要地理标志。
- 青梅:青梅是春季的象征,表明生机与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字子瞻,号老泉,宋代著名文学家,与兄苏轼齐名。他以诗、文、词等多方面的成就闻名,诗风清新脱俗,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辙任职契丹(今东北地区)期间,表现了他对家乡春天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悟,反映了他在外的孤独与对内心情感的寄托。
诗歌鉴赏:
苏辙的《奉使契丹二十八首·春日寄内》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对家乡的思念。诗的开头以“春到燕山冰亦消”引入,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到来,象征着温暖与希望;接着“归骖迎日喜嫖姚”,不仅表达了迎接春日的喜悦,也暗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描绘个人经历时,诗人用“久行胡地生华发”表达了在外漂泊的艰辛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接下来的“初试东风脱敝貂”则是对新生活的渴望,舍弃旧物,迎接春风的象征。
后半部分的描写则更具生活气息,诗人用“小幡”、“生菜”等日常生活中的元素,体现了细腻的情感与对家人的牵挂,最终以“到日青梅未满条”结束,留下对未来美好的期盼与无限的思念。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展现了苏辙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对家乡的深情牵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到燕山冰亦消:春天来临,燕山的冰雪融化,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 归骖迎日喜嫖姚:乘着马车迎接温暖的阳光,心中充满欢喜。
- 久行胡地生华发:在边疆久居,白发渐生,暗含对岁月流逝的无奈。
- 初试东风脱敝貂:刚刚感受东风的温暖,脱下了旧的貂皮大衣,象征着脱离困境,迎接新生活。
- 插髻小幡应正尔:小女孩插着发髻,应当是如此,展现生活的细节。
- 点盘生菜为谁挑:挑选生菜,表明了日常生活的琐事,也暗示对家人的思念。
- 附书勤扫东园雪:附上书信,努力清扫东园的积雪,表现了对家乡的牵挂。
- 到日青梅未满条:期待青梅的生长,象征着对未来的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春到燕山”比喻新生与希望。
- 对仗:如“久行胡地”与“初试东风”,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和行动,如“迎日喜嫖姚”。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在外漂泊的孤独感与对家乡的深切思念,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天:象征希望与新生。
- 燕山:象征故乡。
- 青梅:象征未来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春到燕山冰亦消”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故乡的怀念
- B) 对春天的喜悦
- C) 对时间的感慨
- D) 对生活的无奈
-
“久行胡地生华发”中的“华发”指什么?
- A) 年轻
- B) 白发
- C) 头发
- D) 头饰
-
诗中提到的小幡和生菜象征什么?
- A) 生活的琐事
- B) 喜悦的心情
- C) 春天的景色
- D) 亲情的牵挂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鸟鸣涧》
诗词对比:
- 比较苏辙的《春日寄内》与王维的《鹿柴》,两者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但苏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而王维则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