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武伯山居》

时间: 2025-01-04 07:16:07

照书双眼碧,天欲寿斯文。

白发前朝士,青山半屋云。

迟花春后见,远瀑夜深闻。

回看重华梦,荒田自鹿麇。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照书双眼碧,天欲寿斯文。
白发前朝士,青山半屋云。
迟花春后见,远瀑夜深闻。
回看重华梦,荒田自鹿麇。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武伯山居的感受。前两句说,书本在眼前映出碧绿的光泽,仿佛在为文人长寿祈愿。接着提到,白发的前朝士人,和青山上半间屋子里的云雾。之后,迟迟的花在春末才看到,远处的瀑布在夜深时才能听到。最后,回忆起重华的梦境,荒芜的田地自有鹿和麇在其间。

注释:

  • 照书双眼碧:形容书本的颜色鲜艳,映照在眼中。
  • 天欲寿斯文:希望文人长寿,表现出对文化的珍视。
  • 白发前朝士:指年老的士人,怀念过去的朝代。
  • 青山半屋云:青山和云雾交织,描绘出自然景象。
  • 迟花春后见:春天的花开得较晚。
  • 远瀑夜深闻:远处的瀑布声在夜深时传来。
  • 回看重华梦:重华指美好的梦境。
  • 荒田自鹿麇:荒芜的田地中出现了鹿和麇,象征自然的生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林景熙,宋代诗人,生平鲜有记载,但其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表现出对山水田园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林景熙隐居武伯山时,正值对人生理想和追求的反思,心中对文人理想和自然的向往交织。

诗歌鉴赏:

这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文人理想的追求。开头两句通过“照书双眼碧”和“天欲寿斯文”展现出一种清新高远的气息,作者在书卷中找寻到精神的寄托,仿佛书本中的知识和智慧能赋予文人长久的生命。这种对文化的珍视与对个人理想的追求贯穿整首诗。

接下来的“白发前朝士”则引入了历史的回忆,诗人通过对年老士人的描述,表现出对过往繁华的怀念。紧接着的“青山半屋云”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将诗人的生活环境与心境紧密结合,形成了一种和谐的画面。

“迟花春后见”不仅是对自然节律的观察,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美好的事物常常需要耐心去等待。随后的“远瀑夜深闻”则描绘了夜晚的静谧,远处瀑布的声响在深夜中显得格外清晰,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感悟。

最后一句“回看重华梦,荒田自鹿麇”将人对梦境的美好回忆与现实的荒凉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感慨,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既有田园的美好,也有自然的悠然自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照书双眼碧:形象生动,书本的内容映衬出眼中闪烁的光彩。
  2. 天欲寿斯文:表达对文化和文人的美好祝愿。
  3. 白发前朝士:引入历史人物,具有怀旧的情感。
  4. 青山半屋云:自然的描绘,展现宁静与和谐。
  5. 迟花春后见:隐含人生的等待与希望。
  6. 远瀑夜深闻:声音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7. 回看重华梦:梦境的美好与现实的对比,反映出理想的追求。
  8. 荒田自鹿麇:自然生机的象征,暗示着对自然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书本如同一扇窗,透视出文化的光辉。
  • 对仗:上下句均衡,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青山、白发、迟花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古典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文化的珍视以及对人生理想的追求,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理想的向往,体现出文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象征知识与智慧。
  • 青山:自然的永恒与宁静。
  • 白发:代表历史的沉淀与经验。
  • 迟花:象征人生的等待与希望。
  • 鹿麇:自然生机的象征,暗示人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白发前朝士”指的是? A. 年轻的文人
    B. 年老的士人
    C. 诗人的朋友
    D. 书中的人物

  2. “照书双眼碧”中的“碧”指的是什么? A. 书本的颜色
    B. 眼睛的颜色
    C. 天空的颜色
    D. 花的颜色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描绘隐居生活的诗作。
  • 王维《山居秋暝》:表达对山水田园的热爱。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林景熙的《访武伯山居》更侧重于对文化理想的追求,而王维则更强调对自然环境的描绘与感悟。两者都体现了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着重点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