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韵寄陈振先同舍》
时间: 2025-01-14 09:23:5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用韵寄陈振先同舍
作者:林景熙 〔宋代〕
心事凄凉寄雁声,
石田苔满未妨耕。
西风戍角催年换,
残夜江楼见日生。
煮茗敲冰贫有味,
看花隔雾老无情。
湖山犹忆笙歌底,
笑领春香绿满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心事和对友人的思念。第一句写心中忧愁如同雁声传递,第二句描绘石田上长满苔藓,却不妨碍耕作。接着,西风与戍角的声音催促着时光流逝,残夜中的江楼上,晨光初现。煮茶时敲冰,虽是贫苦却别有一番滋味,隔雾看花,感叹岁月无情。最后,作者回忆湖山的欢歌笑语,笑迎春天的香气,酒杯满溢。
注释
- 心事凄凉:心中的忧愁与孤寂。
- 寄雁声:用雁声传递思念。
- 石田苔满:石田上长满了苔藓,象征时间的流逝。
- 西风戍角:西风吹来,戍楼的号角声,象征岁月的无情。
- 煮茗敲冰:煮茶时冰块敲击的声音,表现生活的简单而真实。
- 老无情:随着年岁增长,内心的感伤与无情。
- 笙歌底:指过去的欢娱,笙歌是古代乐器,象征欢乐。
- 春香绿满觥:春天的香气弥漫,酒杯满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林景熙,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擅长用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色和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作者思念友人之际,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与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情感真挚,字句间渗透着浓厚的思乡与怀旧之情。首句“心事凄凉寄雁声”,将孤独的心情通过自然景象传递出来,雁声成了思念的载体,给人以深刻的情感共鸣。接下来的“石田苔满未妨耕”,则明显地反映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坚韧,尽管苔藓覆盖,仍有人耕作,象征着希望与坚持。
诗中提到的“西风戍角催年换”与“残夜江楼见日生”,展现了时间的无情与自然的轮回,残夜中看见晨光,既是对新生的期待,也是对过往的怀念。接下来的“煮茗敲冰贫有味”,则通过简单的生活场景,展现了内心的宁静与满足,尽管生活贫困,但却能在简朴中找到乐趣。
“看花隔雾老无情”一语,更是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岁月无情,花开花落,世事变迁。最后两句“湖山犹忆笙歌底,笑领春香绿满觥”,则是对过去欢愉时光的追忆,春天的到来带来了新的希望,酒杯中满是春的气息,既有感伤也有对未来的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心事凄凉寄雁声:心中的忧愁通过雁声传递给远方的友人。
- 石田苔满未妨耕:尽管田地长满苔藓,仍然有人在辛勤耕作,象征着生活的艰辛与坚持。
- 西风戍角催年换:西风的号角声催促着岁月的流逝。
- 残夜江楼见日生:在残夜中,江楼上看到晨光初现,象征新的希望。
- 煮茗敲冰贫有味:简单的煮茶和敲冰声,反映了生活的真实与简单的快乐。
- 看花隔雾老无情:隔着雾看花,感叹岁月的无情与流逝。
- 湖山犹忆笙歌底:怀念过去在湖山间的欢歌笑语。
- 笑领春香绿满觥:笑着迎接春天的到来,酒杯中满是春的气息。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心事凄凉寄雁声”,通过雁声比喻思念之情。
- 拟人:如“老无情”,赋予时间以人的情感,增强感伤的氛围。
- 对仗:整首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和生活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悟,情感丰富而深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雁声:思念与孤独。
- 石田:生命的坚韧与耕作的希望。
- 西风与戍角:时光的流逝与岁月的无情。
- 江楼:思念与期待的交织。
- 春香:希望与新生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心事凄凉寄雁声”中的“雁声”象征什么? A. 友谊
B. 思念
C. 悲伤 -
诗中提到的“煮茗敲冰”表现了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A. 贫穷
B. 知足常乐
C. 奢华 -
整首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落
B. 怀旧与希望
C. 愤怒
答案:1-B,2-B,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林景熙的《用韵寄陈振先同舍》与李白的《夜泊牛津》在主题上均表现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前者更注重自然景象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细腻,后者则多了几分豪放与壮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楚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