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为别亦何易,山山尽是秋。
曾期过一夜,不见到孤舟。
风劲叶离树,月寒人在楼。
所思湖水阔,清梦得同游。
白话文翻译:
离别又何其容易,眼前山山皆是秋色。
曾经期待过一夜,却没有看到孤舟归来。
狂风劲吹,叶子纷纷离开树枝;月光冷冷,人在楼中独自徘徊。
我所思念的湖水是那样宽广,清晰的梦中能与你同游。
注释:
字词注释:
- 为别亦何易:离别又有什么难的呢。
- 山山尽是秋:四周的山峦尽是秋天的景象。
- 孤舟:指一只孤零零的船,象征着孤独与离别。
- 风劲:指风势猛烈。
- 月寒:指月光寒冷,给人一种孤寂的感觉。
- 湖水阔:湖面辽阔,象征着思念的深远。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孤舟”可以联想到古诗中常见的漂泊与孤独的意象。
- “月寒”则与传统诗词中月亮的清冷象征相呼应,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显谟,清代诗人,其作品多描写自然与人文,情感细腻。生平不详,但其诗风以清新脱俗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离别之际,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感慨,反映了清代社会的人际关系及情感表达。
诗歌鉴赏:
《柬陆长卿》一诗,字句间流露出浓郁的秋意和离别的伤感。诗人用“山山尽是秋”开篇,便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萧瑟气氛的秋日山水之中,山的层叠与秋的色彩互为映衬,勾勒出一幅静谧而又忧伤的画面。接着“曾期过一夜,不见到孤舟”则进一步深化了孤独的情感,夜晚的期盼与现实的失落形成鲜明对比,孤舟的缺席,象征着友人的远行与不归。
“风劲叶离树,月寒人在楼”两句,描绘出秋风的狂烈与月光的清冷,诗人无不在感慨自然的变迁和人生的无常。这种外部自然现象的描写,实际上是在映射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念。最后一句“所思湖水阔,清梦得同游”则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湖水的广阔象征着思念的无边,而“清梦”的出现更是将这种思念提升至梦境的层面,展现了诗人渴望与友人共享美好时光的愿望。
整首诗在意象的使用上层次分明,情感深邃,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惆怅与深切的思念,极具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为别亦何易:轻描淡写地表达离别的普遍性,似乎离别并不稀罕。
- 山山尽是秋:通过描写自然景象来反映内心情感,秋色让人感到凄凉。
- 曾期过一夜:回忆与友人相聚的美好时光。
- 不见到孤舟:孤舟的缺失象征着友人的离去,带来失落感。
- 风劲叶离树:描绘秋风的猛烈,表明环境的变化与内心的冲突。
- 月寒人在楼:月光的寒冷与独自一人相映成趣,增强孤独感。
- 所思湖水阔:思念的对象犹如广阔的湖水,象征情感的深远。
- 清梦得同游:梦境中能与友人相聚,体现对友情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孤舟”比作孤独的心情。
- 拟人:将风和月赋予情感,增强诗的感染力。
- 对仗:如“风劲叶离树,月寒人在楼”,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离别的惆怅,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舟:象征孤独和离别,暗示友人的远行。
- 秋:代表凋零与失落,暗示人生的无常。
- 湖水:象征思念的深远,表现情感的辽阔。
- 风:代表变幻与不稳定,反映内心的波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孤舟”象征什么?
- A. 美好的回忆
- B. 孤独与离别
- C. 友情的象征
-
“山山尽是秋”中的“秋”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凄凉
- C. 安宁
-
诗中“所思湖水阔”的意思是?
- A. 思念对象很远
- B. 湖水很宽
- C. 友情很深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可以将显谟的《柬陆长卿》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进行对比,后者同样表达了对往事的追忆与孤独感,但在情感表达上更为豪放,显谟则更加细腻与内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歌鉴赏》
- 《古诗词解读与欣赏》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