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铁门》

时间: 2025-01-19 20:46:58

乌鸟巢深枝,游子走长路。

一鸣桃花开,再鸣春山暮。

茅舍多行客,谁不乐欢聚。

夜短梦偏长,梦里还家去。

才游何便归,欲语声吞吐。

窗外鸡声来,天边雁声度。

鸡喜报晨昏,雁飞知何处。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宿铁门
作者: 吕公溥 〔清代〕

乌鸟巢深枝,游子走长路。
一鸣桃花开,再鸣春山暮。
茅舍多行客,谁不乐欢聚。
夜短梦偏长,梦里还家去。
才游何便归,欲语声吞吐。
窗外鸡声来,天边雁声度。
鸡喜报晨昏,雁飞知何处。

白话文翻译

在深深的树枝上,乌鸟安静地筑巢,远行的游子正在长途跋涉。一声鸟鸣,桃花便盛开;再一声鸟鸣,春山便已昏暮。茅草屋里常有过路的客人,谁都乐于欢聚一堂。夜短而梦却偏长,梦中我仍然向家走去。刚出门不久,便想回家,话语却不知如何吐露。窗外传来鸡声,天边也传来雁声。鸡鸣报晓晨昏,雁群飞去却不知要去何方。

注释

  • 乌鸟:指黑色的鸟,常用作孤独或游子的象征。
  • 游子:远行的人,通常指离家在外的年轻人。
  • 桃花:象征春天的到来和美好的生活。
  • 茅舍:指用茅草搭建的简陋住房,代表农村生活。
  • 鸡声:早晨的鸡鸣,象征新的一天的开始。
  • 雁声:大雁迁徙的声音,象征着远方和归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吕公溥,字子和,号梅山,清代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而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吕公溥的晚年,反映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与对游子生活的感怀。在清代,社会动荡,很多人离乡背景,诗中充满了对归乡的渴望。

诗歌鉴赏

《宿铁门》是一首表现游子思乡之情的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生活琐事,诗人将游子在外的孤独与对家乡的眷恋融合在一起。开篇以“乌鸟巢深枝”引入,展示了一种静谧的自然环境,暗示游子的孤独感。接着提到“桃花开”和“春山暮”,通过时间的变化与自然的轮回,增强了对春天的向往和对家的思念。

“茅舍多行客,谁不乐欢聚”描绘了田园生活的温馨,虽是客人,但在这里却感受到一种归属感。最后几句,夜短梦长,游子在梦中回家,反映出对故乡的强烈渴望与无奈。整首诗通过对比和意象的运用,展现了游子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生活的感慨,又有对归属的向往,表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乌鸟巢深枝”:乌鸟在深枝上筑巢,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暗示孤独。
  • “游子走长路”:游子在外漂泊,长途跋涉,表达了对家的思念。
  • “一鸣桃花开”:鸟鸣象征春天的到来,桃花盛开暗示生活的美好。
  • “再鸣春山暮”:第二声鸟鸣,春天的傍晚,时光流逝。
  • “茅舍多行客”:描绘乡村生活场景,表现出人们的热情与亲切。
  • “谁不乐欢聚”:强调在这个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关系。
  • “夜短梦偏长”:夜晚很短,梦却显得漫长,表达对家的思念。
  • “窗外鸡声来”:鸡鸣声传来,暗示清晨的来临。
  • “天边雁声度”:远方传来的雁声,象征着游子对归宿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游子的孤独与自然景象结合,增强情感的表现力。
  • 拟人:赋予自然界以情感,使其与游子的心情相呼应。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称,使得诗意更加和谐。

意象分析

  • 乌鸟:象征孤独与漂泊。
  • 桃花:春天的象征,寓意美好与希望。
  • 鸡声、雁声:分别象征清晨与归途,体现了时间的流逝与归家的渴望。
  • 茅舍:代表乡村生活,温馨而亲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游子”指代什么样的人? A. 远行的人
    B. 留在家里的人
    C. 小孩
    D. 老人

  2. “乌鸟巢深枝”中的“乌鸟”象征什么?
    A. 美丽
    B. 孤独
    C. 快乐
    D. 亲切

  3. 诗中提到的“鸡声”主要象征什么?
    A. 傍晚
    B. 清晨
    C. 夜晚
    D. 季节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归园田居》陶渊明

诗词对比

《静夜思》:同样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李白通过月亮的意象,表达了孤独感。

《归园田居》:陶渊明则通过田园的描写,表现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吕公溥的田园情怀相得益彰。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吕公溥诗词集》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诗词的文化背景和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