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晚稻成苞未肯肥,鹁鸠啼晓雨来时。黄紬被冷初眠觉,先向芭蕉叶上知。
白话文翻译:
傍晚的稻谷已经结穗,但还没有长得肥美。清晨,鹁鸠在啼叫,似乎预示着雨来了。黄丝绸的被子在寒冷中让我从初睡中醒来,首先是芭蕉叶上的雨滴让我察觉到这一点。
注释:
- 晚稻:指晚季的稻谷,通常是在夏末秋初播种的稻子。
- 成苞:稻谷开始结穗。
- 鹁鸠:一种鸟,叫声清脆,常在清晨啼叫。
- 黄紬:指一种用黄丝绸制成的被子。
- 芭蕉:一种植物,具有大叶子,常生长在温暖潮湿的地方。
典故解析:
本诗中没有直接的典故引用,但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反映了农民对雨水的渴望和对丰收的期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景仁,号千顷堂,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和书法家。范成大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乡村田园生活。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农耕社会,人们对天气的变化尤其敏感,雨水对农作物的生长至关重要。诗写于晚秋时节,恰逢稻谷成熟的季节,表达了对甘雨的期待。
诗歌鉴赏:
《甘雨应祈》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农耕生活的细腻与美好。首句“晚稻成苞未肯肥”通过稻谷的生长状态,直接引出农民对丰收的期待与忧虑。接着“鹁鸠啼晓雨来时”,鹁鸠的叫声成为了自然界的预兆,暗示着即将到来的雨水。这种细致的观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敏感与热爱。接下来的“黄紬被冷初眠觉”,则将诗人从梦境中唤醒,冷意让他意识到天气的变化,进一步引出对雨的期待。最后一句“先向芭蕉叶上知”,通过芭蕉叶上的雨滴,表达了自然界细微变化的感知,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
整首诗以生动的意象和情感,体现了农民对气候变化的敏感以及对丰收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对乡土生活的真实感受和深厚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晚稻成苞未肯肥”:晚稻虽然结穗,但还没有长得肥美,表达了对丰收的期待。
- “鹁鸠啼晓雨来时”:鹁鸠的啼叫声似乎预示着雨水的到来,暗示了自然的变化。
- “黄紬被冷初眠觉”:黄丝绸被子在寒冷中让我醒来,体现了秋冬的寒意。
- “先向芭蕉叶上知”:芭蕉叶上的雨滴让我最先意识到天气的变化,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修辞手法:
- 拟人:鹁鸠的啼叫被赋予了预示的功能,体现了人与自然的联系。
- 对仗:诗句工整,形成了韵律感。
- 意象:通过“晚稻”、“鹁鸠”、“黄紬被”、“芭蕉叶”等自然意象,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真实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的敏感以及对甘雨的渴望,表现了农民的生活状态和对丰收的期待,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 晚稻:象征着丰收的希望。
- 鹁鸠:象征自然的声音和农民的期盼。
- 黄紬被:代表温暖的家庭环境。
- 芭蕉叶:象征自然界的细腻与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爱情的期待
B. 对雨水的渴望
C. 对战争的思考
D. 对生活的无奈 -
“黄紬被冷初眠觉”中的“黄紬被”指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种食物
C. 一种被子
D. 一种衣服 -
诗中提到的“鹁鸠”象征什么?
A. 晚秋的气息
B. 预示雨水的到来
C. 田园的宁静
D. 农民的辛劳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注重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而范成大的《甘雨应祈》则更关注自然与农作物的关系,体现出对雨水的渴望与期待,二者在主题上虽有所不同,但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
- 《田园诗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