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鞓红》

时间: 2024-12-29 18:49:43

猩唇鹤顶太赤,榴萼梅肋弄黄。

带眼一般官样,祗愁瘦损东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猩唇鹤顶太赤,榴萼梅肋弄黄。
带眼一般官样,祗愁瘦损东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花朵的艳丽和作者对其衰败的忧愁。猩红的嘴唇和白鹤的头顶都显得太过鲜艳,石榴的花萼和梅花的肋叶则在阳光下显得泛黄。带着眼镜的官员一般的姿态,使人只为瘦弱的东阳感到忧伤。

注释:

  • 猩唇:猩红色的嘴唇,形容色彩鲜艳。
  • 鹤顶:白鹤的头顶,象征洁白和高雅。
  • 榴萼:石榴花的花萼,常用于描写花的美丽。
  • 梅肋:梅花的肋叶,形容梅花的特点。
  • 带眼:指带眼镜,暗喻一种不真切的官样文章。
  • 祗愁:只感到忧愁。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对花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感悟以及对生命脆弱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汝弼,号凌云山人,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和词人。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

创作背景:

《鞓红》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民生困苦,诗人通过对花的描写,表达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忧虑,反映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的结合。

诗歌鉴赏:

《鞓红》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中的花朵,展现了生命的美丽与脆弱。诗的前两句用猩红的嘴唇和白鹤的头顶比喻花朵的鲜艳,生动地呈现出一种视觉冲击力,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活力与张扬。然而,随后的“带眼一般官样,祗愁瘦损东阳”则转向一种忧愁的情绪,表达了诗人对生命逝去的无奈与哀伤。这种强烈的对比使得整首诗在美与愁之间产生了深刻的共鸣。

诗中所使用的意象,既有生动的色彩描写,也有对官场生活的隐喻,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思考与反省。通过对花的描写,诗人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展现了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猩唇鹤顶太赤”:将花的颜色比作猩红的嘴唇、白鹤的头顶,强调了花的色彩鲜艳。
    • “榴萼梅肋弄黄”:描写了石榴花和梅花的花萼与肋叶,展现了花的细节之美。
    • “带眼一般官样”:暗指某种刻板的官员形象,象征着一种不真实的态度。
    • “祗愁瘦损东阳”:表达了对美好的忧愁,反映了生命的脆弱。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猩唇和鹤顶形容色彩。
    • 对仗:诗句之间的音韵和结构形成美感。
  • 主题思想

    • 诗歌表达了一种对美的追求与对衰败的忧伤,反映了人对生命短暂的思考。

意象分析:

  • 猩唇:象征鲜艳与活力,代表生命的美好。
  • 鹤顶:象征高洁与优雅,展现自然的纯净。
  • 榴萼、梅肋:体现自然的细腻与变化,暗示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猩唇”比喻的是什么?

    • A. 鲜艳的花瓣
    • B. 鲜红的嘴唇
    • C. 高洁的白鹤
    • D. 破损的阳光
  2. “带眼一般官样”中的“带眼”指的是?

    • A. 诗人的眼镜
    • B. 官员的形象
    • C. 观察花朵的视角
    • D. 生活的真实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春夜喜雨》

诗词对比:

  • 范成大与李白在描写自然景观时,前者更侧重细腻的描摹与情感的表达,而后者则更多地表现豪放与奔放的气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