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八月二十二日邃父招同文石幼遐登西爽阁子美因病不至》
时间: 2025-01-17 10:06:2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蝶恋花 八月二十二日邃父招同文石幼遐登西爽阁子美因病不至
作者: 况周颐 〔清代〕
西北云高连睥睨。
万里愁心,一抹遥山翠。
谁向西风传恨字。
秋光鬯好人憔悴。
有酒盈尊须拌醉。
感逝伤离,何况登临地。
满目烟芜残照里。
青青不尽平生意。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西北天空的云彩高耸,令人俯视一切。
我心中愁苦万千,遥远的山色只是一抹翠绿。
是谁向西风传递了怨恨的字句?
在这秋光中,愁苦让我憔悴不堪。
酒满一尊,必须借此醉酒忘忧。
感伤于离别,何况在此登高望远的地步。
眼前尽是烟雾缭绕,残阳如血,
那青青的意趣,仿佛是我平生的无尽追求。
注释:
- 睥睨: 俯视,轻蔑地看。
- 鬯: 通“畅”,指畅快地饮酒。
- 烟芜: 指烟雾缭绕的景象。
- 青青: 形容青色,象征生机与希望。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西风”与“秋光”是常见的自然意象,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秋季常常象征着收获与离别,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对离别的伤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况周颐,字仲和,号朴山,清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描绘自然与人生感悟,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作者因父亲招同文石等人登西爽阁而未能赴会,因而感怀离别之情,借景抒情。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描绘西北的高云与遥远的翠山,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愁苦。开篇的“西北云高连睥睨”描绘了一个辽阔的天空,给人以壮阔之感,但随之而来的“万里愁心”则将这种壮阔化为渺小的个体感受。诗人在强调自然的同时,也反映了自身心境的转变。
“谁向西风传恨字”一句,充满了对离别的疑惑与不解,西风传递的不仅仅是自然的风,更是内心深处的情感。接下来的“秋光鬯好人憔悴”,则是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感慨,秋天的光景使人感到萧索。
而“有酒盈尊须拌醉”则是诗人对现实的自我解嘲,借酒消愁成为一种应对之策。最后的“满目烟芜残照里”则是对生活的深刻反思,尽管一切都在变化,唯有那份对生活的执着与追求却是永恒的。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自然意象的结合,呈现出一种浓厚的忧伤与无奈,同时也透出一种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西北云高连睥睨: 描绘了西北的高空与广阔的视野,暗示着一种纵览全局的豪情。
- 万里愁心,一抹遥山翠: 远方的山色与内心的愁苦形成鲜明对比,渲染了孤独感。
- 谁向西风传恨字: 表达对离别的思考,质疑怨恨的来源。
- 秋光鬯好人憔悴: 秋天的光景使人感到衰弱与无力。
- 有酒盈尊须拌醉: 借酒消愁,表现出对生活的无奈。
- 感逝伤离,何况登临地: 感受到离别的痛苦,更加突显了登高的孤独。
- 满目烟芜残照里: 眼前的景象模糊不清,象征着生活的迷茫与不确定。
- 青青不尽平生意: 尽管生活有诸多不如意,但内心的追求依然未减。
修辞手法:
- 比喻: “西北云高”与“万里愁心”的对比,突显情感深度。
- 拟人: “西风传恨字”,赋予风以情感。
- 对仗: 整首诗在意象与情感上形成对称,增强了音乐感与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结合自然意象,展现了诗人在离别中的孤独与忧伤,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执着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 象征着高远与自由。
- 山: 代表着遥远与希望。
- 西风: 意指离别与感情的传递。
- 秋光: 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酒: 表达了对现实的逃避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西北云高”象征什么? a) 高远与自由
b) 低沉与忧伤
c) 暖和与阳光 -
诗中“有酒盈尊须拌醉”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生活的热爱
b) 对离别的无奈
c) 对朋友的思念 -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什么?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c) 对爱情的追求
答案:
- a) 高远与自由
- b) 对离别的无奈
- b) 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描绘了离别与思念的情感。
- 苏轼《水调歌头》:展现了对人生变化的哲思。
诗词对比:
- 《蝶恋花》与《水调歌头》: 两首诗均涉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但《蝶恋花》更注重个人情感,而《水调歌头》则包含更多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况周颐研究》: 探讨况周颐的生平与创作。
- 《古典诗词解析》: 研究中国古典诗词的韵律与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