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灼灼早春梅,东南枝最早。
持来玩未足,花向手中老。
芳香销掌握,怅望生怀抱。
岂无后开花,念此先开好。
白话文翻译:
灼灼的早春梅花,在东南的枝头绽放得最早。
拿到手中欣赏却感觉不够,花儿在我手中渐渐凋谢。
芬芳的香气在掌心渐渐消散,怅然若失地望着怀中的花。
难道就没有后来的花儿?只因我念念不忘这早开的花儿。
注释:
- 灼灼:形容梅花盛开的样子,光彩夺目。
- 早春梅:指早春时节盛开的梅花,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 持来玩未足:拿到手中欣赏,却觉得不够。
- 花向手中老:花在手中已经开始凋谢,暗示时光的流逝。
- 芳香销掌握:香气在手中逐渐消散。
- 怅望生怀抱:失落地望着怀中的花。
- 岂无后开花:难道没有之后开花的梅?
- 念此先开好:只因我依然对这早开的花念念不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以平易近人的语言和深厚的情感著称,作品涉及政治、民生、爱情等多个主题,尤其以律诗和乐府诗闻名。
创作背景:
《寄情》创作于早春时节,诗人通过对梅花的描写,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梅花作为早春的代表,象征着生命的希望和复苏,但在欣赏的同时也流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惆怅。
诗歌鉴赏:
《寄情》是一首充满春意与感伤的诗歌,通过对早春梅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与美好事物的感悟。开篇“灼灼早春梅,东南枝最早”,一开始就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梅花的盛开,仿佛让人看到春天的到来。诗人在此引入的梅花,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描写,更蕴含了对春天的渴望与期待。
接下来的“持来玩未足,花向手中老”则体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无尽眷恋。尽管梅花娇艳动人,但时间的流逝让其在手中迅速凋谢,这种对瞬间美好的珍惜与惋惜,传达出一种对生命无常的思考。诗人对香气的感知,“芳香销掌握”,不仅仅是对物质的感受,更是对情感的寄托,表现出内心的失落与空虚。
最后两句“岂无后开花,念此先开好”让人感受到一丝希望,虽然早开的梅花已逝,但后来的花儿仍然会绽放。诗人对先开梅花的眷恋,反映了对美好过往的执念与对未来的期盼,结尾的开放性留给读者更多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灼灼早春梅:描绘梅花的盛开,给人一种春天的生机感。
- 东南枝最早:强调梅花的早熟,暗示春天的早来。
- 持来玩未足:表达对梅花的喜爱,但却觉得不够。
- 花向手中老:暗示时间流逝,梅花在手中凋谢。
- 芳香销掌握:香气的消散象征美好事物的易逝。
- 怅望生怀抱:感受到失落与惆怅。
- 岂无后开花:对未来的希望与期待。
- 念此先开好:对美好瞬间的怀念与执念。
修辞手法:
- 比喻:梅花比作春天的象征,传达希望。
- 拟人:赋予梅花情感,使其更具生动性。
- 对仗:如“芳香销掌握,怅望生怀抱”,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与怀念,引发读者对生命与美好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坚韧与清高,是早春的代表,寓意着希望与生命的复苏。
- 芳香:代表美好与愉悦,传达情感的温度。
- 春天:象征着新生与希望,带来新的开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灼灼早春梅”中的“灼灼”是形容什么?
- A) 梅花的颜色
- B) 梅花的盛开状态
- C) 梅花的香气
-
“花向手中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时间的珍惜
- B) 对梅花的喜爱
- C) 对生活的无奈
-
诗中提到的“岂无后开花”暗示了什么?
- A) 梅花的枯萎
- B) 未来的希望
- C) 对过去的怀念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梅》 by 王安石
- 《梅花》 by 陆游
诗词对比:
- 王安石的《红梅》:同样以梅花为主题,强调梅花的坚韧与高洁。
- 陆游的《梅花》:通过梅花描绘出诗人对生活的态度与情感,表现出不屈不挠的精神。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诗集》
- 《古典诗词鉴赏》